我父母的关系一直让我觉得很神奇,尤其是我上大学后。为何这么说?因为我儿时记忆里,父母是经常吵架的。
那时候摔碗掼盆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我躺在床上,也能听见院子里传来的争吵声,年幼的我只好将被子裹得死死的,以求可以隔绝声音。
最严重的一次,是父亲拿起了菜刀,在母亲的脖子上划了一道口子,许是没敢划太深,血流地不多,可是年幼的我却吓得哇哇大哭。
母亲伤心欲绝,推出自行车载上我,回了娘家。那天飘着大雪,路上积雪很厚,母亲无法骑行,只得一路落泪,一路推着车子缓慢地行进。
这一幕,我至今难忘。
后来,这样的事情虽没有再发生,但父母间的争吵却没有断过,甚至有一回父亲竟因为争吵将自己的手机摔碎了,要知道,那是号称可以击穿地球的大诺基亚啊。
父母就这么一路走来,我们作为子女也早已习惯这种模式。直到开始大学生活的我寒假回家,待了个把月,竟然惊奇的发现父母没有发生过一次争吵,哪怕是小小的争端。
老爸不知从何时起,变得隐忍而退让。在老妈火辣辣地抛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老爸不再像以前那样拿着核武器怼回去,而是默默地去阳台抽一根烟,回来时又笑嘻嘻地逗老妈开心,继而与老妈探讨事情的解决方案。
我很惊讶,我不知道老爸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竟然潜移默化中变得如此明朗豁达。
看了今天的晨读,我发现老爸在对待“关键对话”方面的方法,竟然和晨读内容有所暗合。
老妈的性子直、脾气暴,像个小军火库。父母在一起商讨关键问题时,当老爸的观点和老妈不相符,老妈的嗓门就提了起来,情绪反应也跟着大起来,氛围瞬间就变得紧张。
照以前老爸的性子,直接就“开战”了。现在老爸会先借口抽身离开一会儿,让自己冷静下,也给老妈一点时间冷却,然后再回到老妈身边,对老妈说,”刚刚是自己表述有误,语气也有些强硬了,我表示歉意,现在我们语气尽量平缓地来阐述下各自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般通过这样的交流,父母基本都能得到一个双方都没什么异议的决定。
因为,以互相尊重理解为前提,才能相互有所退让,最终达成一个互利共赢的新目标。
这点运用在我的工作中,效用也十分明显。
我经常需要给其他动画师提修改,有时候一个动画镜头花费了动画师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就像自己的宝宝一样,觉得无可挑剔。
这时候我去提修改,难免会遇到抵触心理,即使我语气和善的说话,但对方难免会想,“又不是你改,站着说话不腰疼”,从而表现出消极应对的情绪,这种情绪反应到对话里,就是我们所说的“关键对话”了。这时候我要做的,就是消解掉这里面的观点差异、不良情绪反应,从而导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结果。
我也是从基层动画师一步步走过来的,动画师对待动画作品的心态我都能理解。所以我一般不会采取下命令的形式要求,我会先说,“我不是觉得你这个做的不好,而是你完全可以做的更好,进一步提升这个镜头的效果”,先调节好氛围,让对方觉得受到肯定,从而放下抵触,敞开心扉。
之后再说,“你觉得你这个镜头里面哪些方面还可以做的更漂亮?”,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当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后,我再适度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和修正,最后不忘强调一句,“你的想法很棒,大胆去尝试吧”,这样就可以得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对方会积极地进行修改,而我也传达了我所提出的修改意见。
上帝给了我们一张嘴,并不仅仅是用来吃饭,它可以创造太多美好的事物,也可以于一瞬间将天堂化为地狱。社会就是一张大网,我们都是这张网上的节点,靠着一根根丝线连接在一起。语言可以让两个不关联的节点连接上,也可将这种连接轻易斩断。
所以,好好说话,有效沟通。无论是日常对话,还是关键对话;无论是生活里,还是职场上,切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勿让不良沟通成为你生命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