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我上了一次萨提亚的心灵成长工作坊。虽然培训的费用对我来说比较高,但是老师讲的确实精彩。我本来就是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但听到老师的一些观点时,还是忍不住内心的惊叹。当然我在生活中也因为这些受益良多。今天就挑里面的一个部分——转化来跟大家分享。
转化,顾名思义就是从一个方面转化到另一个方面。一般来说,从消极面到积极面。这个活动被用在家庭图(根据老师的指导,画出和家中父母兄弟姐妹以及重要他人的内部关系)之后,在家庭图中会对父母用形容词进行描述,当然可以有好的,比如坚强、乐观、积极、幽默,也可以是不好的如唠叨、奢侈、软弱、自我、悲观等等。描述完这些之后老师说你们对于父母的评价其实你们身上也有,信不信?大家一片哗然。
在接下来,老师开始说大家看到好的形容词一般都比较开心。但是看到消极的形容词,总觉得很不好。后面他用唠叨举例子。其中一个女学员站起来,因为这个特质他妈妈有,她很烦,但很不幸,她却沿用了。尤其是老公孩子让她不满意的时候。开始老师让她对唠叨说话,说我讨厌你,因为你让老公和儿子也有点想躲着我,他们都不喜欢我这种不停的提醒和善意,我的一片好心都得不到回报。而且我也讨厌这样的自己。这是我们常说的唠叨。那怎么转化呢?唠叨在说什么呢?说明你的关心和担忧。这就是唠叨好的一面了。既然是关心和担忧,那我们可以换种方式吗?比如你说可以问老公和孩子他们这会需要什么样的关心,用他们需要的方式去对待他不就可以了吗?
分享中我听到了很多精彩的转化。有个学员的词语是悲观,不好的地方总是盯着消极的来看,总觉得不安和危险,让自己生活的幸福感指数很低。但转化呢,悲观的人更能看到一些我们生活中没有发现的风险,可以考虑风险,降低失败的概率。从这个角度来说,反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力量了呀。
我写的形容词是懦弱。我总觉得我父母和我身上都有一种不坚强的品质,遇到人和事不会积极的去面对,小心翼翼的缩在自己的小角落地,有机会不去争取,有冲突不敢直面,我简直恨死了这种特质。但我后来的转化是懦弱可以避免直接的冲突,保持相对较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懦弱给人一种需要保护的感觉,也可以让别人提供帮助。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可以看到什么时候自己比较弱,是要示弱争取别人的帮助呢还是自己也可以去尝试呢,不用只局限在自己设好的懦弱困境里。
所以你看我们平时设定的负面评价也没那么可怕,只要你敢去面对它,正视它,转化它,它也同样会给你力量,而不是削弱你。
千万不要以为转化只用在这个地方哦,上次参加拆书帮的活动。有个会员拆的就是现在很流行的《自控力》关于习惯的养成。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很多人写的我希望自己不要熬夜,不要刷朋友圈太长时间,不要孤单一人。后面转化的时候,拆书的老师就问那你想想你要什么呢?养成习惯的时候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我不熬夜,其实是我想早点休息,第二天有个好的状态,可以有健康的身体。我不要玩手机太长时间其实是我想合理的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可以去写文章。我不要孤单一人,你们这么聪明,当然知道要的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