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说过我看这本书的原因,为了我的硕士论文寻找一些用得上的心理学知识。今日阅读的是第二章:认知、语言与读写能力的发展。 这一块的内容首先介绍的是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关于人类发展的理论。我想要说的是,在介绍皮亚杰的理论之前,今天我对这一句话有了更细致的理解——“每个儿童的发展方式和速度是不同的;发展受到人的生物特征、文化、父母的教养方式、教育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大家应该都有一些教学经验,在我所教授的一年级钢琴专业的学生中,我将他们分成两类学生,一部分是能够清晰的数出拍数,一部分是不能清晰的数出拍数(十次有八次不准确,一次是碰巧,一次数对)。对于不能正确数出拍数的学生,我曾经反反复复的强调过数错了的音符的时值,但是下一次课,遇到同等难度的曲子、同样的音符时值还是会出现错误。前提是这些孩子已经接受过很专业的乐理知识学习,我单独问他们的时候他们都能很准确的回答出什么拍号中,基本音符的时值。这一部分同学又能够分出两类,一种是上课前20分钟能数对时值,之后数不准确;一种是在上课过程中,能数对的机率是间断的。排除这种注意力(学生自己的因素)干扰之外,我将可能影响学生数不准确音符时值的原因转移到家庭环境以及有关于那些看起来和钢琴学习没有相关性的事情上面。我曾经让一年级的钢琴专业学生在钢琴课上做过一个这样的活动,在一段距离的空地上,从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直线走过去,要求学生走五步。他们给我的反馈是,有些学生这五步设计的比较均匀,有些学生这五步走的长短不一,走路的节奏感也大有不同,有些学生非常随意,有些学生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不仅步伐均匀就连节奏比较匀称。没错,“随意”的学生正是那些数拍子数不正确的学生,那些“一步一个脚印”的学生正是那些数拍子正确的时间。另外,我也观察了这两部分学生上课到教室的时间,数拍子有问题的学生到教室十次有五次不准确,而那些数拍子准确的学生每一次都很准时。在我严格规定上课时间和走路的步伐长短不一样的效果之后之后,不能说他们数拍子有了很确切的进步,起码通过一些别的“活动”类型的“训练”之后,他们对节拍拍数的长度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另外根据皮亚杰发展理论,2-7岁是孩子的前运算阶段,他们无法在同一时间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到各个环节,例如:识音的过程中要注意节拍,同时还要唱出唱名,要求更多的是还要注重表情强弱记号等,这么想来,小孩子真的不容易啊!于是,我将每一个需要掌握的“技能”分开练习。效果还不错!
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有同样的困惑,并且解决了你们的困惑。那是我的荣幸。如果没有,可以私信我们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