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联系的强度
真正有用的关系,不是亲朋好友这种经常见面的强联系,而是弱联系。也就是说大多数你真正用到的关系,是那些并不常见面的人,这些人未必是什么大人物,是你可能是已经不联系的老同事,老同学,甚至是你根本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共同点都不在你当前的社交圈里。
因为整天跟你混在一起的这帮人很可能干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必然也接近。只有弱联系才有可能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弱联系的真正意义是把不同的社交圈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
人脉的关键不在于你融入哪个圈子,而是在于你能接触到多少圈外的人。
这一点得到了验证,2010年,三个研究人员通过2005年8月整个英国的几乎所有电话的通讯记录拿过来,这些电话够成了可见的社交网络研究者很难知道每个人的经济状况,但英国政府有全国每个小区的经济状况数据,你可以查到。哪里是富人,哪里是穷人。
结果非常明显,越是富裕的小区及用户交往的多样性越明显。还有:
1. 小区的经济排名与其社交网络的社会阶层多样性的相关系数是0.73。
2. 小区经济排名与其社交网络的地区多样性相关系数是0.58。
3. 小区经济排名与其联系人数目的相关系数只有0.44。
4. 打电话时间长短跟经济排名的相关系数是-0.33。(富人虽然和各种阶层的人联系,但是真正通话的时间比较短)
问题
一个人的环境中强联系的人数一定比弱联系的人数少,那么有效信息来自于弱联系的人的可能性本来就很大,这不能说明弱联系提供的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
解决
虽然弱联系的人数较强联系的人数多很多,但是论与我们交流的信息总量。强联系的每一个人和我们的交流信息量比弱联系大的多。这样看来还是弱联系重要,因为它传递有价值信息的比例更大。
弱联系理论的本质不是人脉,而是信息的传递。我们愿意与亲朋好友交流,并且交流很多,但是话说多了就没有新意了。最有效率的交流也许是跟不太熟悉的人进行交流。
谁给你的信息更重要
实验前提条件(facebook的数据团队在2012年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项设计的非常巧妙的研究)
1. 在社交网络上,如果你们经常互相评论对方的状态,那么你们就是强联系,否则就是弱联系。
2. 社交网络的作用就是让网友向我们提供信息。所以别人分享某个信息的地址给我们,我们看到之后再转发的可能性(pfeed)比我们自己看到这个地址分直接分享的可能性(pno feed)大。经过证明,至少在五倍以上。这就是网友分享的放大效应(pfeed /pno feed)
3. 我们转发的行为是亲疏有别的,我们更乐意转发强联系分享给我们的信息。因为强联系之间本来就有类似的兴趣,所以如果强联系发给我们一条信息,我们转发的概率大约是弱联系发过来信息的两倍。
结果强联系的放大效应是6弱联系的放大效应是9。
1表明强联系告诉你的有用信息,你本来也有可能发现;而我联系告诉你的有用信息,他若是没告诉你,你恐怕就发现不了。
2再考虑到人们接收来自两种信息的总量,把它们相应的分享概率加权平均之后,发现来自弱联系的信息影响力远远超过强联系。也就是说,虽然人们重视强联系,但大部分的知识还是来自弱联系。
3弱联系理论已经推广到很多领域,不管你想学什么,找工作还是创业,你都应该避免现在成熟的强联系中,应该走出去,去追求弱联系。
别跟熟人合作
已经有统计表明,从弱联系那里获得想法,乃至于弱联系合伙创业,有利于提高一个公司的创新能力。
* 创业想法来自与家人朋友这些强联系讨论的,只占38%,而来自于客户和供货商之类和商业伙伴之类的弱联系讨论的则高达52%。
* 在创业过程中,信息网络主要由弱联系构成,你的创新能力是那些指望强联系的公司的1.36倍。如果不靠熟人直接从媒体和不认识的专家那里获得信息,你的创新能力则是强联系公司的1.5倍。
* 团队内部弱联系团队的创新能力差不多是强联系团队创新能力的1.18倍。若这个团队成员在此之前从来不认识,那么这个团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再高。
但是人们很难拒绝强联系的诱惑。我们大多数认为风险投资这个行业的人比较理性。甚至有些冷酷无情,但是这帮人也会犯追求强联系的错误。
如果两人都是名校毕业,他们发生合作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8.5%。如果两个人是同一个大学的校友,他们合作的可能性会增加20.5%,如果两个人是同一种族,他们合作可能性会增加22.8%。
两个风险投资者中,如果有一个人是名校毕业,其投资的公司将来上市的可能性会提高9%,如果他的搭档也是名校毕业,则会提高11%,所以按能力选搭档,哪怕你的能力简单地用学历代表都能准确增加成功概率。
所以,选风险投资的最佳伙伴应该是一个,跟你从来没有联系的高学历者。找工作找人创业合作或者是了解什么信息,强联信不是好的选择,弱联系才是最佳选择。现在社会学已经有了足够的证据说明,对工作来说,同乡会校友录不是拓展人脉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