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五戒十善,讲在嘴上是很容易的、很简单的。谁不知道《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杀心不除,尘不可出。”但是在生活当中,当这个境相来临的一刹那,大家是不是还会这样子地约束自己呢?所以我们嘴上常讲《楞严经》的四种清净明诲、三世因果、五戒、行善、固然可以讲得很好,但当境相真正来临的时候,照样跟着十恶走了。所以,修行在哪里修?就是在生活当中。
先前我们的存心都很好,发心都很真。在坐的每一位都很付出,能坐在这里都一样的不容易。所以我们坐在这里,自己要珍惜。既然我们现在已经在做道场了,这个道场可大可小。若是道场的人能把《宣化上人开示录》这本书读好了,大家都观念统一了,就可以接引更多的人,而不是某一个人。所以在坐的常住,今后再读到《宣化上人开示录》的时候,你们要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只有把宣化上人的所做所行,印在自己的心坎里,刻在自己的骨髓里,用自己的生命去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对得起印书的人、流通的人、出资的助印者等等。这是需要大家立志、存心的:我就做出来给你们看,你们怎么说那是你的事,我做出来让全世界人看,让全佛教、全法界的人看。
对于五戒十善,如何把它落实在生活的每个当下,这才是最难的。为什么?不杀近乎仁,不盗近乎智,不淫近乎义,不妄语近乎信,不饮酒近乎礼,这是《仁王经疏》里面讲的。因为仁属东方木,礼属南方火,所以五戒十善里面金木水火土都有。然而,对于修行人来说,我们的打坐念佛和五戒有什么关系呢?很直接的就是:不杀生近乎仁,仁属木,属东方,东方是肝胆,是木。所以发怒的人,杀生的人,肝胆必出问题。如果肝胆有问题,整条经络会不会出问题?落实经常这样子,他的经络会僵化、硬化,所以他打坐必定坐不长、坐不久。
不饮酒近乎礼,礼属南方,属火,火与心脏相对。若是心脏出问题,这个气聚在胸口,凝结在那里,打坐时心能安下来吗?
在佛法里面讲,定之前还有止,止之前还有轻安。身上有阴气,经络僵硬,肌肉酸痛等这些情况的话,打坐也好,念佛也好,身心是愉悦不起来的,轻安不起来的,妄念也必然是止不住的,所以入定更是不可能的。
所以,五戒十善里面又涉及到我们的整个修行。五戒十善很重要,重要在哪里?它直接关系到我们以后修戒、定、慧三学,三无漏学都在这里面。包括站桩、拜佛,大家坚持下去就好,为什么?今后时空点移到,因缘一到,我一讲戒、定、慧,大家一放松,比如定里面有似相、有取相的,它会有境相的,可能一放松就有的。人家在那里修三年五年修不出来的,你们就是那么一刹那就有了,只要有人告诉你们怎么修你们就懂了。那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就是现在打下的基础。
比如,修安那般那调呼吸,呼吸调到一定程度,鼻孔之前会有白色烟雾状的光体。然后再告诉你们,你们把光慢慢放大,自己跟它拢在一块,慢慢再去往内观察色蕴。抽烟的人为什么有烟瘾,喝酒的人为什么会酒瘾,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色蕴组成了这个地水火风,它里面有依赖性,有执取心。当打坐出境界的时候要往内观,去发现它的依赖性,去发现它的执取性,然后再把它给拍死,这就叫做观。所以修行不是在那里拼命的找开悟,而是在那里观。“止观双运,定慧等持”,这都是佛法里面很专业的术语,我想某些人是能听懂的。也就是说,佛法修学的次第,我们是很清楚的,不是稀里糊涂地在那里。
这里我们可以再依据《太上感应篇》,来看十恶中的两舌、恶口、妄语、绮语。只要大家去读一读,就知道《太上感应篇》四个字一句的把我们的恶念、恶行归纳出来,讲得更细。大家读过没有,背过没有?在生活当中,当我们一有摩擦,一有人我是非,就已经落在《太上感应篇》这些恶行里面了。也就是说,一有是非,我们老早就落在自己的习性、贪嗔痴里面。而且,这些习性、贪嗔痴必须通过事相,才能将内在的东西显现出来。所谓事相,就是人与人的摩擦,人与事的摩擦,事与事的摩擦。
修行,就是挖掘内在的东西,逐渐把它挖出来。而且,就是在生活中碰到摩擦磨性以后,慢慢地把自己内心的东西放下。那么,内心的东西是什么呢?都是自私自利的我执我见。自私自利,即是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我们现在在在山上修行,开始放了没有?还要不要一个劲地求开悟,一个劲地看书、看法义?落在自己的见相里面,到底看出些什么呢!
我们现在的基础,就是要以五戒十善来行,就是要以《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的忠孝仁义来行,这些恰恰都是佛法里戒的问题。如果一开始就没把基础做好,今后道场建得再怎么大,法缘再怎么殊胜,花再多的钱都没有用,因为大家还是一盘散沙。当我们回头再去看宣化上人的万佛城,之所以能建得这么大,就是因为大家团结、观念一致、见地一样。只有这样子,我们才能任凭风吹雨打,不管怎么样都能屹立不倒。哪怕出情况,哪怕我们摔跟头了,今后还能站起来,只要我们活着。
【文章来源】:《佛法修学基础导读》
【讲述】:东方先生
【缘起】:
佛法是很平实的,仅是告诉你人生宇宙、生命的真相。佛陀所说的法,都是针对生命价值的当下,解决当下的生命冲动,令众生离苦得乐。
我们真的认清楚自己内在的问题吗?我们所执取的是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吗?过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追求的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需求吗?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谁能雷震诸佛音声,谁于生死睡眠之中,而独觉寤唱如是言。诸众生常为烦恼重病所缠,谁能于中作良医。”能闻此解脱的法,皆是有大福报之人。
修行,欲待了时无了时,此刻休去便休去。
【公益免费课程】:《佛法修学基础导读》、《心住非家》系列、《缘起止息》系列、《古仙人道》系列、《荒漠甘泉》系列、《印度佛教史》......
【咨询信息】:为方便大家共修佛法,全国各地均有读书会,供各师兄线上线下相互学习交流,您若有缘,可添加本人微信号:88624948,备注:简书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