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住在西双版纳的村子里。每个早晨都是被笑醒的,窗外的鸡,天没破晓就声嘶力竭、呼朋唤友地叫早,整村的同伴分声部,用破了音的嗓子集体唱和,不必说人,连鸡自己听着都会笑岔气。
我们住的村子海拔500多米,气候湿润温暖、阳光充足,舒适的自然条件使这里的鸡健康乐观积极,散养的生活方式让它们精神自由,林子里、路旁、树上,胜似闲庭信步。这样的环境,也让有使命感的斗鸡保持着个性、敬业和信仰。
-2-
以为这样的地方,只要下钩就会有鱼,这位垂钓者坐了好久未见收获,却依然气定神闲。顿时明白,坐在这里钓鱼已是次要,天地宽广,心境洒脱,得失不计,不钓而钓,才是钓者真正的得到。
-3-
在大山深处的哈尼族老寨子,看一些不同,也感受一些不同。
这个五岁的哈尼族小男孩,不会讲也听不懂汉语,一个人在猪圈前逗着冬瓜猪玩,看到我们,满眼生怯。孩子的奶奶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对于陌生人丝毫没有防范且流露着极大的热情,是我们久居城市感受不到的。木屋建在半山,四面透风,一个小火塘是这间屋里唯一有生气的地方。男孩子不读书,跟着奶奶生活,孩子爸爸以割胶谋生,长年不在家,因为贫困,孩子妈妈逃离家寻找新生活了。奶奶提到妈妈时,孩子便站在木凳上,出神地望向远方,那眼神让人心里出奇的痛。
孩子先是远远看着我们,不多时,就因为屋里舒缓的气氛,开心地床上地下跳跃起来,破烂不堪的背心和被掀起的尘土随着孩子的身体上下翻飞。熟悉后,孩子开始慢慢靠近我们,偎在我身上听我们讲照片里的故事。那张纯净的笑脸,足以打动每个见过他的人。
想想我们的孩子,对比眼前的一幕,感慨之至。我们总希望孩子有见识、有胸襟,行知兼备,其实,对于城市生活优渥的孩子而言,他们的眼界不是视线里的景物,而应该是直抵内心的触动与思考。还有许多孩子,没有条件得到最基本的教育,还有许多孩子的状况在我们想象之外,还有更多教育问题,我们无法解决却可以为此发声,作为教育人,我们可以做的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