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学习分享的内容是智商,表面定义是解决一切实际问题的能力,底层根源是一个人大脑操作系统的先进程度,系统越先进能够处理跟解决的问题就越多。既然大脑是一个系统,决定了这个系统每天都会处理大量的信息,本质来说知识也是属于信息的一种,那如何让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更快并识别出什么是有用知识这个点就非常重要。
每天在日常生活中,刷朋友圈,刷微博,刷新闻等等,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大脑要处理的信息太多的话如何去分辨出什么是知识就非常重要,知识的定义是:
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满足这两条标准就可以叫做知识,明确标准就能给大脑提供正确的选择依据,不满足这两条的信息就可以直接过滤。在学习获取知识最大的误区(敲黑板)就在于除了有没有用之外没有给知识加上时间这个维度,现在没用的知识不一定将来没用,就像任务处理的紧急重要那四个象限一样,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往往是被忽略的。成年人的学习不再像之前在学校里一样被动的去等待被人给你安排要学什么知识或者说学校里面教的东西也大部分不能被称作知识,只能叫教给你信息,成年人学习需要主动的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在繁忙的工作中又怎么体系去学习呢,时间都是碎片的。
那么问题来了,碎片学习知识有没有用?答案是肯定的,碎片化的知识肯定是有用的,而且碎片的时间,并不是碎片了知识,碎片化知识的概念就是单拎出一个知识点出来,乍一看感觉很有用,但是如果没有融进你的知识体系,就不会形成作用,所以不管碎不碎,体系一定不能是碎的,需要先建立好每个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像建房子一样,框架要先搭建好,再往里面填东西,管他碎不碎片,都是放到自己的体系里面,说到知识体系到底是啥玩意儿,其实也是由碎片构成的,把一些零散,相对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者观点加以整合,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系统,简单来说就是能够说得通,把这些相同的东西放一起(什么跟什么是相同的就需要深入思考),进行造句,不同的知识可以建立不同的体系(到底怎么构建?建议可以去知乎看一下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当所学的东西越多,知识点就会自动的在大脑里融会贯通,不同的知识点,知识体系相互连接,产生出重大的效益,写书的过程不就是这样吗。
总结一下,满足是否有用,且在一段时间内能带来更好结果的信息就是知识,碎片化的知识是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磨刀石,体系化的知识就是更高级的知识,每个正在成长的人都需要去构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