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喻老》上讲过一个名为“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扁鹊在解释他“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时说:“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与这个故事相关的成语就是“讳疾忌医”。得了病虽然未必非得去医院请医生诊治,但一定要采取正确的合适的治病手段,这样才是对待疾病的正确方式方法。像蔡桓公这样,对医生的话不以为然,其实就是自己耽误了自己。
由这个故事不妨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不用去看医生吗?得了病一定要治,这个治,当然既可以是到医院或者到诊所请专业的医生来诊治,也可以是自己凭借一定的医学知识实现自我诊治。治只是途径,最终目的是疾病消失、身体恢复健康状态。只要目标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其实都是可以被允许的。
在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方面,如果仅仅出了问题抓一阵、检查时抓一阵,事故就很可能会防不胜防、堵不胜堵。所以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首先在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线,也就是要正确地认识安全和生产的关系;然后就是学习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并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这些安全生产知识来保护自己;在出了事故之后,要勇于从教训中汲取有用的知识,避免自己重蹈覆辙。这样的一种关系用来类比个人和医学之间的关系,是能够讲通的。毕竟,只有健康人才不必去医院请医生进行诊治——假如可以做好预防工作,确实可以较少地避免走到这一步。
还有一点,一定要正确地认识医院、医生以及医疗手段和自己的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假如身体的健康出了问题,医院、医生以及医疗手段仅仅只是使身体重新恢复健康的一种方式方法,却未必就是唯一的方式方法。假如一而再、再而三对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征兆视而不见,或者“讳疾忌医”,那就会耽误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来使身体恢复健康。假如把身体健康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医院、医生以及医疗手段上,有时候也会冒险得很,不一定就是正确的选择。
从这些角度来看待薄世宁的《医学通识讲义》,就会觉得,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很有意思或者说有内涵的医学科学书。这本书其实较少介绍到医学知识,而是在介绍一种和医学、和健康有关的原理,重心在于教人学会用医学的思维、用科学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不必在意是否真的有可能不用去看医生,那个不是重点;假如能够令身体恢复健康状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都是值得尝试的。
事实上,生命、医学、医生、疾病、治疗、病患等话题,从人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终究要面对,根本不可能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不需要去关心。故意装作和蔡桓公没有什么区别;但如果过于关心,那就难免陷入关心则乱的程度,同样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所以这个度一定要自己把握好,一定不要自以为是。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距离透彻地理解《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这本书的真正用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