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岁月的风尘淹没了诸多人类走过的痕迹,但它不可能永远尘封,全部消失,就像这座在地底下封尘了6000年的史前文化——半坡遗址,在1953年的春天,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在远古时代,那个6000年前的膏腴之地——陕西关中地区,一座典型的母系氏族部落在这里崛起,从而生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的半坡祖先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色彩斑斓的史前文明,展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祖先的聪明与才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言喻的作用,半坡遗址就坐落在浐河东岸,西临白鹿原,东临浐河,南面秦岭山脉。在半坡博物馆内我们可以通过复原的动、植物标本上可以推测出半坡人当时的生活方式,依山傍水,土地肥沃,适宜耕种,加之动、植物资源丰富,他们选择了这样一个适宜于居住的大环境,长期定居下来,才有了今天的史前人类。
当我移步来到半景画展厅时,即可映入眼帘的半圆形半坡古村落自然风貌,它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半景画独特的艺术手段与展开模式,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错觉。此刻我似乎踏入了6000年前的古人类居住基地,看着他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打猎,扑鱼,农耕,针织……
到了晚上他们聚集在一个160多平米的大房子里,聚会,商讨议事。而这个大房子平时是用来给老人和儿童栖息的,它被所有的小房子集中包围着,小房子的门都朝向中心大房子,它是半坡部落里成年女性居住的地方。一到晚上她们就会在这小房子里接待外氏族前来走婚的男子,并与之结为配偶,开始一段时间内的同居生活。这种婚姻形式就像《庄子 .盗跖》里所言“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体现了母系氏族的一大特点,而这种“走婚”形式一直在6000年后的今天,云南省西北,泸沽湖湖畔的摩梭族人依然实行着“男不婚,女不嫁”的婚姻制度。
提到半坡人,我们必然要说说这个时代的新石器制作与陶器的产生,对于今天我们人类物质文明的影响。从出土的一个陶钵残片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组非常对称均匀的线条图案,大三角形正反交错,中间以斜线平行线相隔,这不仅仅包含了早期半坡人对于图案美的追求,还体现了他们对形状的潜在意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对于女性来说尤为喜欢与关注。从半坡遗址出土的大量装饰品上看,那时的半坡人或许是为了观赏,或许是为了吸引异性眼光,在遗址中竟然发现了1900多件装饰品,有石头制成的,陶器制成的,还有贝壳和动物的骨、角制成的,假使我们给一个半坡姑娘带上这些装饰品,不难相像一个健康美丽的少女会比今天的女性差到哪去!
其实,半坡遗址所呈现出的母系氏族人类的智慧与发展比今天我所描述的要举不胜举,本人自惭形愧,仅以有限的文字与记忆列举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不足以代表史前人类的所有聪慧魂魄。
假如我们不去了解人类的脚步,就不会明白社会是如何进步的,而半坡遗址的发掘正是给我们展现了一副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人类发展史,它是我们现代人不可忘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