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几个章节看下来,很容易把欧维和一个我们熟悉的声音关联起来,他是那么地消极,看不惯一切。我说的这个声音是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的九斤老太,她的语录是“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欧维的人生有三个阶段。
一是遇到索雅前,“从来没人问过欧维遇见她之前他是怎么生活的。但要是有人问起,他一定会回答说自己没有生活。”生活一次次欺骗了他,他只觉得世界都是黑白的。
二是遇到索雅后,“与她初次相遇。这是父亲死后他第一次开怀大笑。从此以后,生活再也不一样了。人们总说欧维眼里的世界非黑即白,而她是色彩,他的全部色彩。”他的世界有颜色了。
三是失去索雅后,这时候的他万念俱灰,打定主意自杀,但是却因为自己那该死的责任感不得不再活一次,为了需要他的邻居,为了那只差点被冻死的猫咪,为了老友......这一次,他自己变成了别人生命中的彩色。
我最难过的是,死亡这件事,不管距离多远,它都永远让我伤悲,不管是现实中多不相关的人,或是书中的每一次死别。如书中所说,“我们害怕它,但我们更害怕它发生在身边的人身上。对死亡最大的恐惧,在于它与我们擦肩而过,留下我们独自一人。”也许正是因为亲历过这种告别,才更加有代入感。欧维的每一寸相思,我都能感同身受。如何正确面对死亡这个课题,我看了很多书,还是无解。
除了自杀,无人可以预测生命的终点,也没人站在高处给我们指点迷津,做一个像欧维这样的老头挺好的,忠于自己,忠于索雅,忠于萨博。为着欧维失去索雅,为着索雅失去爸爸和那只叫做恩斯特的猫,为着这个世界失去欧维,我哭了好几次。
死亡总让人想到“生活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努力工作,还贷纳税,自食其力,然后结婚,同甘共苦,至死不渝,当初难道不是这样说好的吗?欧维清楚地记得当时立下的誓言。她根本不应该先死,不是明明说好了,先死的是他吗?难道不是这样吗?”这句话我看到的时候真的泪崩,我总是回想起和爸爸的最后一通电话,2016年的中秋节,电话里,他给我听敲核桃的声音,分享着月饼的种类,可是那年国庆节后的第一周,在我离开云南,去往北京的火车途中,我们也和欧维一样,也斗不过诊断书,爸爸走了。
此前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描述心里那种驱散不去的阴霾,现在我知道,是因为“本应该是”和“然而并不是”。但是我从另外一本心理学的书学到一个道理“完美是幸福的敌人”,生活没有这样的苦就有那样的苦。《武林外传》里面有一句话,“苦和累,你总得选一个吧”,虽然有时候,有些人,没得选,苦和累都要全盘接受。那难道就要把快乐的权利放弃掉了吗?
2018年,我遇到了一个温州小伙,我恋爱了,也赋予了自己重新快乐的权利。爸爸希望我快乐,应该就像索雅希望欧维那般。
谁都会有过不去的坎儿,如果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了,就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希望对生活感到灰心的人,都可以像老头子欧维一样遇到对你说这句话的邻居“但现在你有用武之地了,欧维!”
那么,现实中的欧维朋友们,“自杀的事还是明天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