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养大我们的过程用含辛茹苦应该不为过吧。
我们小时候是一个物资匮乏经济困窘的年代。那个年代东西实行供给制,家里人多粮食不够吃得买高价的,布不够用也是,或者也有人向亲戚朋友借粮票布票的,等什么时候有了再还。这在如今这些年轻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想像的事儿吧。
记得小时候在我的印象当中,一进商店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几样东西,诸如果丹皮、苹果干、乳酪(我是在内蒙长大的)、散装饼干、有限的几种糖果。此外,我就想不起还有什么其它的吃的了。果丹皮是我们很馋的东西,记得那时候买一卷儿果丹皮舍不得吃,吃的时候都是一小口一小口的。饼干是那种厚厚的长方形的很大块儿的,上面还星星点点的沾着白砂糖。
我们随母亲从农村出来时,最初母亲是没有工作的,而我们尚且年幼,还得吃奶,可母亲却没有母乳。在这一点上我们家从我姥姥那辈起三代人都是如此,因此母亲把我们拉扯大格外劳心费力又费钱。
来县里之前,母亲原先一度当过小学教员,后来因为受到“有政治问题”的父亲的牵连被解聘了。于是就开始找对象结婚生孩子走上了每一个女人都会走的路。
在那个年代她尽管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也算是有文化的人。
父亲在中学教书。母亲来了以后父亲的工资不足以应付一大家子的开销,于是母亲的就业也就迫在眉睫了。
为了生计母亲先后打过石头、在食堂帮过厨,最后在老乡的帮助下到了一所小学教书。这是母亲的老本行,母亲干得很好,可是一到放假就害怕开学被解雇,因为母亲只是个临时工。
后来在一次公开转正考试中母亲脱颖而出,顺利转正。此后他们的生活总算脱离了提心吊胆的日子。经济上尽管并不富裕,但总还算是安稳吧。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我曾经把舍不得吃的瓜子装在一个放过山楂丸的小药盒里,随时准备给父母吃。还曾把母亲同事给的那种我一直叫不上名字的又粘又甜的块状东西偷偷的藏在炕席底下,等哪一天好用来取悦父母。毕竟生活太苦了。我们平时吃的都是玉米面,连小米粥都吃不上。菜几乎一年四季都是酸菜土豆。
我的父母辈政治上也经历了特殊的考验,我的母亲如果不是因为我姥爷的政治问题毫无疑问会顺利的考上大学。可是受姥爷影响她只念到初中毕业就辍学了,被迫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
他们那代人是倒霉的一代。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父母无疑是这个时代的“新文盲”,母亲还在努力的学习手机的各种操作,可是父亲几乎好好连个电话也接不了,彻底成了边缘人物。
父母老了,可是他们也有过青春,也曾为生活努力奋斗过,如今却被时代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为他们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