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没怎么看过“舌尖上的中国”。这表示我不是个很靠谱的吃货。我只是比较能吃,特别是遇到对味的东西。通常情况下,只要不是苏浙的甜腻菜肴,我都能对付个肚圆。
但葱油饼是我比较熟悉的早点。家乡小城,在我读高中年代,各种早点简直要馋坏我。那时候太穷,一碗牛肉面都是难得的加餐,相对便宜一点的葱油饼,香脆咸辣(辣是视个人口味而加),勉强能每周犒劳自己一回两回,所以对之甚觉亲厚。
所以在腾讯新闻页面突然看到“网红葱油饼”时,不觉愣怔了下,就点进来了。
原来此葱油饼非彼葱油饼,此葱油饼的名声远远高过家乡小城的葱油饼。这是上海滩最出名的葱油饼。其出名在于,做这葱油饼的阿大,年岁已高,做饼三十余年(由此可见,术业有专攻,只要跟在一件事上死磕,最终也许就磕出点名堂了),细细煎慢慢烤,已将葱油饼做成一地特色一种招牌,更将自己做成匠人。
二十分钟一锅,一锅十个,一天限量三百个。不是为了哗众,是因为年岁渐老,身体吃不消。这一天三百个,换算下来,也是需要十来个小时不停手的。每天购饼几乎都是需要排队的,有的时候甚至要排上三四个小时。这于我,是不可想像的事,为了一口葱油饼去排三个小时的队,臣妾做不到哇!不过,对那些在吃的问题上绝不将就的人,我一直是心怀敬意的。因为我自己太过将就了,常常觉得有愧于咱们博大中华美食遍地之得天独厚之条件。
然而,现在,城管部门要取缔阿大的葱油饼店了,因为,无牌无证,在民居做饮食,有违和谐。
记者采访周边居民,听到的答复却是,虽然有时半夜都有人来排队,但并没有觉得受到打扰,烟油味也没有觉得很重,倒是香味飘得老远。
如此看来,和谐这个词看来我用错了。应该是无证经营,有违卫生法及食客健康。可是阿大说,我是有证的。只不过一路经历拆迁,我终于被拆回了自己的小房子里摆摊。自己的房子却只是个民居。民居是不能营业的,所以不能给予营业证。所以,从有证到无证,阿大的葱油饼见证了上海黄浦的风雨变迁。阿大自己,成为无证经营之典范。
无证经营在强大的舆论漩涡里翻腾挣扎着,还是暂停营业了。一位残疾多年的老人,在自食其力的路上在保留匠人精神的路上,遇到一辆挖土车,把前面的路给挖断了。因为,他想走的这条路有违观瞻不符合政策。
政策是一种对大众的保护和监督,就如同法律给予人的保障和监督。同时,还有对自由的限制。可是,毛爷爷曾经说过,不能片面地看问题。那么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对待不同问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分析去处理呢?
张德笔大佬说,其实,本可以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是的,要么给自由,要么给福利。一刀切的管理,原是机器人都可以胜任的。
愿美食遍地的中国大地,美食与匠人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