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完三毛的书,大学的时候也买过这本书,依稀记得封面是一个身着白衣的女子站在沙漠中,风吹起了她的衣摆,远处是滚滚白云,只是遗憾照片是黑色的,要不兴许能看到湛蓝的天空与金色的沙漠水平相接。
当时对看书兴趣并不浓厚,买书也只是为了让自己不显得过于颓废,不过看了几页后,终究忍不住游戏的诱惑,便被我弃在一旁没在打开过,之后毕业,书也一并捐给了图书馆。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作者的名字叫三毛,大多数人第一次看到三毛这个名字时,应该都会想到《三毛流浪记》里那个吃不饱穿不暖头顶着三根毛的小流浪汉,那时便想着会起这样一个笔名的人,应该也和小三毛一样,是个四处漂泊的人吧。
我个人还是蛮喜欢看这种由不同小单元的故事集体在一起的书的,因为不像看长篇小说一样,中间若是有事,断了几天没看,又得费些脑子去回想前面的情节,或是每次看了都停不下来,等回过神来时,只能听到楼下猫儿“喵呜喵呜”的发情声。
而这种书对于我来说,用来解解闷,弥补弥补我读书少的脑子最合适不过了,故事不长,读完后,还能再细细品味,不至于囫囵吞枣。
这不只是单单讲一个爱情故事,而是两个人在所经历的风雨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有夫妻间浪漫的小细节,有邻居间人性的冷漠,也有战争时令人心碎的悲鸣。
最让人无奈的,应该是《娃娃新娘》那一章,三毛所生活的阿雍是信奉伊斯兰教的荒凉城市,对于一个被殖民地所统治的动荡不安的地区,除了生活资源极其匮乏之外,人们的思想,教育等也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导致女性地位低下,没有自主权,对于那里的男性来说,女性充其量是一个延续后代的附属品,而姑卡便是这个城镇中万千女性的一个缩影。
姑卡是镇上警官罕地的女儿,三毛认识她时,姑卡才十岁,十岁对于现在大多数的女孩子来说,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年纪,扎着发辫,背着书包,扑闪着明亮的大眼睛,没有任何的烦恼,而姑卡的十岁却已经要成为别人的新娘,当我看到这里时我和三毛是一样震惊的,因为我无法想像一个十岁的小女孩,还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时,却要嫁给一个自己见都没见过的新郎,甚至连结婚这件事都要通过三毛这个陌生人来告知,这是一个多么讽刺的事情,但这是他们撒哈拉威人的风俗,三毛即使有再多的愤怒也无从表达,就算看到姑卡被一堆男人拖着拉出帐篷时,她也只能别过脸不去看她。
打破黑夜宁静的不只有鼓声,还有姑卡的令人心碎的哭泣声。
现在想来,庆幸的是姑卡遇见了三毛,至少,她不会在她还10岁时就要承受分娩的痛苦,成为一个娃娃母亲,按着书里算来,现在的姑卡也大概60岁了吧,如果她还活着,她是否还会想起,那时候给她避孕药的三毛呢。
看着最觉轻松的应该是《白手成家》,家之所以称为家,不仅是因为有了你的存在,还有我们一同将一间家徒四壁的屋子,一点一滴,慢慢堆叠成我们爱的小窝。
三毛在这篇讲了她是如何把自己简陋的房子变成一个充满艺术情调的小屋,你看她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就好似在看《梦想改造家》一样,虽然你看不到最终这个家是什么样的,但是透过她的文字,你就可以想像到这个家一定是充满着爱与艺术的房子,换做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肯定是去阿雍必不可少的打卡圣地。
一栋白色的房子出现在坟场的对面,与小镇内土黄色的房子一比,就如鹤立鸡群般,走进去墙上挂着龙飞凤舞的中国书法,棺材做的沙发椅子,书桌上放着的是骆驼的头骨,还有用废旧轮胎做的“懒人沙发”,还有花瓶里着的红艳似火,下一刻就要迎风飞翔的天堂鸟。
记者说这是罗马,三毛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其实就像爱一样,一见钟情坠入爱河的故事很少,更多的爱都是日积月累而成,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道坎,在合适的时候遇见或是重逢,你看向我时,眼里布满的星尘,我望向你时脸上盈盈的笑意,都是在彼此相处中自然而然发生的,而三毛和荷西的爱情,就像他们所铸造的城堡一样,是两个人在烈日娇阳下,在荒凉沙漠中,携手并肩共同达成的。
这是一种很平淡深远的结合,我从来没有热烈的爱过他,但是我一样觉得十分幸福而舒适。——《白手成家》
最后想写的是书里的最后一个故事《哭泣的骆驼》,在看前面的故事的时候,我最多的感叹是他们思想上的迂腐以及对人权不公的愤怒,而这个故事若是现在再去回看的我是不愿意的,故事的结局至今我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而标题一开始也注定了故事的结局是悲伤而又惨痛的。
骆驼是沙漠的象征,沙漠人称骆驼是他们的神,若是没了骆驼沙漠里的人便会失去方向,就好像荒野中没了指南针,他们会迷失在茫茫的沙漠中,然后在风沙中化作森森白骨。
故事的背景是以战争开始的,三毛那时所在的阿雍属西撒哈拉,做为曾经西班牙人的殖民地,而当时撒哈拉威人与摩洛哥的政权纷争也是不断的,所以,三毛是那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时代的一个见证者,她没有参与到所谓的战争中,但是民族战争中,人类的愚昧,枪火的无情,人性的脆弱与肮脏她都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会在她心里久久徘徊不去。
沙伊达是这本书里面唯一一个三毛给过最多赞美的人,因撒哈拉威人的五官本就深邃,而沙伊达的的眼睛更是漂亮动人,就像她所说的,当她坐下时,像一轮初升的明月,突然笼罩了一室的光华,众人不知不觉的失了神态。但她的魅力不仅仅于此,她比这里的撒哈拉威女人更有教养,也更加开明,这样一个兼具内在和外貌的女子又怎能不吸引人呢。
当三毛觉得没有人配得上她时,在鲁阿的介绍下,三毛才知道游击队的领头巴西里是鲁阿的哥哥,而巴西里在三毛眼中和大多数人的撒哈拉威人也不尽相同,他谈话有礼温和,就像一个王子一样,成熟稳重,英俊脱俗。
若不是鲁阿的介绍,三毛或许也不会想到,这个人正是沙伊达一直隐瞒着的爱人,是啊,也只有这样一个气度不凡的男人才能配上美貌善良的沙伊达。
但一个令人垂涎的女子,一个游击在烽火边缘的领头,在这样一个充满愚昧的社会,他们民族自决不仅要面临外来侵略者的进攻,还要警惕内部愚民的背叛,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环境中,注定了他们的对抗是失败的,也注定了他们的爱情故事会在夜里死去,在枪响之后戛然而止,最后只见人群散去,留下一地浸满血液的黄沙,和死去的英雄。
风吹起了屠宰场外的沙,露出骆驼的腐肉白骨,远处的太阳已落下,寒风带来了骆驼的悲鸣声,像是在哭泣他们的领袖已经死去。
声音越来越高,整个的天空,渐渐充满了骆驼们哭波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哭泣的骆驼》
看完这个故事,我久久无法释怀,我不知道故事里面是否有多少的艺术色彩在里面,但是带给我的震撼却是由内而外的,当我闭上眼睛时,我也会像三毛一样,去想像那样一个画面,但是我们却像被镣铐铐上了一样,哭喊着,任凭自己如何发出声响,周围的人们都不为所动,冷漠的注视着眼前的一切,而我们,就看着眼前的悲剧一次一次的重演,无能为力,然后陷入沙漠里的悲怆,巨大而无边际。
或许,很多时候,我们都想和三毛一样去洒脱的生活,但是生活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你可以说三毛的一生是漂泊的,即使她回台湾后,但是她的心依旧在流浪,我们没有三毛那样的洒脱,没有她那充满故事性的人生,但是希望我们都和三毛一样,拥有爱,拥有自己想要去过的人生,这样,也不枉人生白白走一遭。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白手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