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语文科的一二感触:
一,所有读过的书和看过的景都是有用的。世间没有无用的东西。
二,一个引领者要有良知、高度与眼界。后两者很重要。
三,考纲是一定要花大力气研究的。高屋建瓴而不至于不见森林只见树木的盲人摸象。
四,套路和功利思想害死人。
大略看了下全国一卷。题型的变化已在意料中,材料的内容与形式既体现面向世界未来的胸怀,又展示中国及其文化魅力。不读书不关心不出去,真不行。
前两年的教学一直强调小说重要的观点,文字的美与思想的美大都体现在这里,文学对社会的改良,对人及社会整体素养的提升很大程度靠小说。散文的回归也是必然。
近年来,对人们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重要,语文在培养孩子感性审美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理性的审美。普通逻辑的学习,不可偏废。课本后面"探究与学习"中的内容的确不能放开。
三月份,任利文老师在市教研活动时说到实用文本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与对考纲中"国家形象"这一点的强调,都是在对考纲的精研后,得出的方向性指引。存心在意,会受益良多。
对语言、文学的审美,不能多讲套路,否则,文学理论的性灵说早就湮灭了。所以,方法及小范围的猜题贻害无穷:必然匡死孩子的思维及学习范围。比如今年的作文很多人会写说明文和散文。
大语文的观念要化而入心,不可厚此薄彼,功利的告诉学生这个考,那个不考。
谨以此,作为总结与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