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从将近6岁的小妮子参加了幼小协接的学前班,每天都被老师留了作业。从此之后的每个夜晚,都成了我和小妮子在灯下大眼瞪小眼的夜晚;之前怎么看,怎么“蠢萌”、可爱的小妮子,在作业当前,也变成了“随意糊弄”的小妮子……总之,不那么Q乖了。
随之,我也不由得着急上火,从一个温婉良善的妈妈变身为一个吹胡子瞪眼的河东狮吼妈,发现这招不管用之后,又变身为“虚情假意”“口蜜腹剑”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要小妮子可以顺利按时完成作业,早日晋级成为一个乖巧上进的“好”孩子。
私下和其他家长交流,发现情况也和我家的情况大同小异。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愿望美好,道路曲折。不得不求助于各路大神。
02
经友人推荐,在追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又翻开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的作者尹建莉本身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在《好妈妈1》中,她以近似于日记体的小故事,通俗易懂地讲解了她是如何教育女儿成长的,由此,形成了一套独特且全面的教育大法。得到了数百万家长的热心追捧,成为经世不衰的教育类畅销经典书籍。
《好妈妈2》承袭了《好妈妈1》中娓娓而谈的语言风格,对九大类别典型的育儿问题一一作了回复,形成了一本“实操性”的育儿指南。
翻看书中的部分回复,心中也会经常有疑问:这样放纵孩子可以吗?孩子想要玩游戏就玩游戏,想不做作业就不做作业……会不会给她自由过了火?
虽然对这本书里的作者的每封信的回复不能完全苟同,但是还是很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愿望,就是对待孩子要采用“爱与自由”。
03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本身就是一个不同于成人的个体,与成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成长模式。成人要做的就是要给予他们自由,提供给他们合适的成长环境。
孙瑞雪说,孩子获得爱和尊重的时候,就会用生命的大部分精力用来创造和形成自我。这是生命的本能和法则。
美国的尼尔森博士在其所倡导的“正面管教”的方法中,强调教育要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既不骄纵,又不惩罚的方式,让孩子“自由”的选择,并承担后果,由此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位美国教育专家赛西•高夫 、戴维•托马斯和梅丽莎•切瓦特桑在《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一书中,讲到“子女如何成长,父母其实是控制不了的。有些父母可能偶尔会做得尽善尽美,但是要把孩子真的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样,这是不可能改变的;父母可以做到有心、用心,但效果如何谁也不能保证。”
如此看来,我们做家长的,每天在灯下和孩子点灯熬油,不一定可以达到培养出”好孩子“的目的。用尹建莉老师的观点来看,不少是来自于家长自己的好胜心,而对孩子本身的教育,则要满怀着对孩子的爱意,遵从孩子的本性,尊重和发挥他们本身的自由,让他们成长为本来可以成为的自己。
而作为父母本身,我们应如《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一书中所表达的“做父母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世人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