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人民的名义》看的津津有味,虽然尽量没有带着情绪去看,可看到剧终两字,心里还是颇多感慨。
都说借景抒情,也是有道理的。电子屏幕里的生活和我隔着千万里远,几乎没有重叠之处。可是强烈的认同感从心里升起。
完结了,回过头看。自己首先给里面的各类人做了分类,集中在贪腐的这群人,有肖钢玉这样不大不小的贪的毫无底线的,有大眼光,大魄力的祁同伟,有赵德汉这样皇城脚下一遍一遍细数权利快感来弥补过去艰辛的贪腐,有高育良这样的先知先觉后知后觉的感性腐败。为了宣扬主旋律,通过不同角色的博弈,也从不同角色在不同时间场景心理活动,人物形象的强烈对比来减低了我们吃瓜群众的代入感,说实话,像我这样只关心自己的人其实一开始真的不愿意多想……但是看到中后期,不可抑制地想多了。
我过去的很多想法都发生了变化,也不管是否敏锐是否迟钝去感知到,它是事实,发生了的事实。也是我看完这剧想说的:这都是人,和与人有关的。所以我把它和自己联系起来,这里面的天然矛盾已经消除。
我看到的:是挣扎。
本意不愿去揣摩“上意”,也就是作家和编剧的本意,它宣扬的主旋律经过解剖必然有着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不懂,也不想去装懂。但是人物的塑造是能够很容易引导我去结合实际解释剧情情节。高育良最后仍然不忘色厉内荏地给侯亮平上课,前后意气风发的激昂与平静,他说的很对:社会大潮之下,每个人都有机会站在潮头,只是机会出现的几率不等,没有必要否定一切,也不要执意肯定太多。这就是他对身处潮头,深陷泥潭的挣扎的释怀。这点也是我很长一段时间对自己的感觉。他最后略带激动地肯定他和高小凤的感情,虽然和前面说的话有点矛盾但我是愿意相信他是说真话,因为我自认为我其实也是如此。这里就是我一遍遍低声对自己默念的王阳明的那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所以对于剧中的正派人物,我其实不是太多的触动。可能自己对于整个社会政治体系的运转一窍不通的缺点吧,感受不到遵循体制运转更加感受不到体制变化的微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