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7日,周六,晴
今天早晨坐出租车,听见后排的两位乘客正在讨论假期里给孩子上什么补习班,一个说孩子已经报了钢琴班,另一个说我的孩子想学美术,又想学跆拳道,还在犹豫不决呢。另一个说,是呀,我的孩子不光要上钢琴班,还准备去上书法班呢,早晨又说什么同桌的佳佳去学游泳了,她也想去。
我听了,忍不住插话道,难得一个假期,就不能让孩子轻松一点,做父母的也轻松一点吗?
那两位做父母的听了这话朝我笑笑说,我们也想孩子轻松一点,我们自己也想轻松一点啊,但是,不学习能行吗?不多学一点能行吗?关键是别的孩子都在学呀!
当然,不学习不行,不多学一点也不行。但是大千世界,那么多的知识,那么多的技能,谁能都学会呢?而且,都是必须要去学习的吗?
看来现代人对孩子的教育确实是着急了一些,也要求得更高了一些。
想起自己小时候常常听长辈讲,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的教育,孩子们相对是比较轻松的,文科不擅长就选择理科,五音不全就去练书法。记忆中我的那些同学们很少为某方面没有别的同学好就沮丧,就去效仿,反而多了份自信满满的“天生一人必有其用”的斗志。
不妨先讲讲“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的典故——
在宋朝的时候,有个叫叶元清的人被点为状元,叶元清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地在街上走着。
来到一个路口时,只见一个樵夫不避不让,照旧往前走,衙役们高喊让道,樵夫才停在路口说:“新科状元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我小时候能够上学,现在也是一个状元!”叶元清闻言大怒,喝道:“山村匹夫,如此不自量力!还是老老实实砍你的柴去吧”,樵夫不以为然地说:“天下学问多的是,就说砍柴吧,我想怎么砍就怎么砍,你能吗?”,状元不信,椎夫拿过一块方木,在上面画了一条线,举起斧头往下一劈,正巧沿线劈开了木头。
这时,又走过来一个卖油翁,嚷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我是樵夫,我也能这样!”叶元清一听,就说:“好!我买你一斤九两油,但得用手倒。”卖油翁哈哈大笑,合出一个小瓶,又在瓶口放了一个铜板,拿起油桶便倒。只见油如同一根线一样落入钱眼中,称一称,一点不差。
状元看了两人的表演,叹了口气说:“真是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啊!”
不觉想起三字经中“教之道,贵以专”句中,教 ,是教育的意思;道,指道理 ;专,是专心一致,坚持的意思与其前两句“苟不教 性乃迁”整句加在一起意思是说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时时不能放松”。
也可以理解为:教育好一个人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始终如一。
现在我们倡导的“工匠精神”就是专注一件事、并做到极致的精神。
想做很多事,但每件事情都是蜻蜓点水,缺乏专注完成一件事的能力,是我们很多人的通病。
多数人不喜欢做看似简单单调的事情。不明白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会是行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可能是专家这样的道理。
我认识一位木雕师傅。他初中毕业以后,因为家里比较贫困,就没有再上高中了,而是选择了跟随他的叔叔到木雕工厂打工,他从学着拿雕刻刀,到出师,再到他自己独立的开店当老板,这十多年间,他的手除了拿那些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雕刻工具以外,没有拿其他的工具;除了在那间小小的木工房里,他没有尝试跳槽做其他工作。内向又朴实的他,就这样老老实实的跟着做木雕的叔叔学习,技术越来越精湛。
开店不到两年,他就开始招揽学徒了,自己也成了师傅,店里总有大大小小的木料等着他去雕刻,每天总有不同的顾客来到他的店,观赏他的雕件,欣赏他的工艺。这些顾客,在买他的雕刻物品的同时,又把另外一些顾客介绍给了他。不久,在方圆几个区县,他的雕刻工艺就出了名了。
有次我问他,你长得这么帅气,又这样心灵手巧,在广州待了那么多年,就没有想着去干其他别的工作?他一边忙着手里的雕工活,一边回答我的问话:当年叔叔带我出门的时候,我的父母就特意交代了我,在外面的世界,不要看花了眼,更不要看花了心。认准做雕工,这一辈子就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做一个好的雕工。
这不就是教育孩子“贵以专”的典范吗?
我听了暗自点赞,继续问,你的父母读过三字经吗?他诧异的抬起头来,微笑着说,我的父母可都是大字不识几个呢,好歹能把自己的名字写会。哪里读过三字经啊。
是啊,并不一定是熟读三字经或者博学多识的父母是教育好孩子的好父母。好的教育其实就是来源于对生活的尊重和一份专注的坚持啊。
记不清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你有多专注,就有多专业。
有时候并不是你水平太业余,而是你太贪心,精力太过分散,耗掉了你通往专业的潜力。
李小龙曾说:我不怕练一万种招式的人,只怕一种招式练一万遍的人。专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往往这就需要枯燥地重复,和漫长地等待。
想起近段时间在练太极时,总有些心急的学员隔几天就会去问老师,今天教我们新动作吗?老师学了24式,我想学38式可以吗?
对于这些求学若渴的学生,老师总是笑眯眯的拒绝道:“不急,练好了基本功再学”、“不急,先把24式学好了,学精了,再学其它拳法。”
记得我刚学太极半个月左右时间吧,就把24式套路全学会了。被学友们表扬,心里感觉美滋滋的,有点飘飘然了。回到家,在家人面前表演了一番,急于想得到他们的点赞认可。谁知道,家人却说,学的倒是挺快,看起来也打得像那么一家人,但是还是看的出来是一个初学者。因为你的脚下轻飘飘的,出手也没有力道,气势也不够。看来还是因为基本功没有学扎实。
忠言逆耳啊,从这天开始,我不再去跟着老师学新动作了,每天都是老老实实的、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学过的动作。连续半个月,虽然每天重复着拉筋、站桩、打基本拳法,但自己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一招一式更到位,脚下也站得更稳了。
——“教之道,贵以专”,这句三岁幼儿都能熟背的三字经,在现实生活中再一次给了我教育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