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
中年,是人生中最要的阶段,人们遇到一些事情不会再像青年时代一样感到迷惑,然而,仍有部分人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导致一步错,步步错。鬼谷子曾说过,成大事者,在富贵的时候,要懂得坚守自己的本心,在遇到一些事情时,要懂得宽厚,才能取得更伟大的成就。人到中年,如果能坚持做到这四点,人生的路越走越宽,福气自然来。
1、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当年荥阳之战,刘邦被项羽围困,朝不保夕时,韩信却在北方一路连胜,在短短数月内灭掉了魏,代,燕,赵等诸侯国,接着攻占齐国,想自立为齐王。于是派使者南下告诉刘邦说:“齐人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南边又与楚相邻,如果不设王,就难以镇抚齐地。望能允许我为假(代理)齐王。”刘邦知道后,怒气上涌,当着韩信使者面,破口大骂:“我久困于此,日夜希望他前来助我,想不到他竟要自立为王!”当时,张良正坐在刘邦的旁边,见到刘邦大骂,顿时焦急不已,他知道韩信的能力,更清楚韩信对刘邦作用。
见此情况,张良连忙在案下踢了刘邦一脚,刘邦反应很快,立刻知道自己失言,说了不该说的话,于是改口骂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平定齐国,要做就做真王,何必做什么假王!”当使者回齐国告诉韩信时,韩信大喜,立刻派兵救援刘邦,项羽因此大败。古人言: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每个人都有情绪化,但是在处理难处理的事情之时,如果可以做到宽大,那么事情的结果并不会特别糟糕,不但自己最终得益,身边的人也是如此。
2、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人如果故作清高,与世界格格不入,终究难成大事,人类是群居动物,不可能单打独斗,如果想取得成就,必须要有其他人的扶持和帮助。
我有个发小叫李磊,毕业以后进了一家国企工作,由于能力出众,很快成了一个部门的经理,只是他并不开心,时常在电话中对我诉苦。跟他打听才知道,原来公司有一个刚刚入职的新成员,很巧的是这个人被分配到了他的部门,本来是一件挺好的事,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新成员非常孤僻,不合群,他从来不参加公司活动,对于一些公司政策也阴奉阳违。时间久了,不止身边的同事讨厌他,就连我这个朋友作为他的领导心里也不是很舒服。于是,我对我朋友提了个建议,你为什么不可以尝试着去理解他,宽容他,如果可以宽厚的跟他在一起交流,那么我相信你会有所回报。没过多久,这个新成员心扉渐渐打开,他能力本来就十分出色,性格不再孤僻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给公司带来的利益也以倍数上涨。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说过:“以温柔、宽厚之心待人,让彼此都能开朗愉快地生活,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事吧!”与不好相处的人在一起时,以宽厚待人,最终结果或许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3,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做大事的人,从来不会因为某件紧急的事让自己方寸大乱。公元208年,曹操任汉相,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攻占荆州,同时长坂坡一战大败刘备,威逼孙刘。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候,刘备淡然面对一切,只是每天前往隆中拜会诸葛亮,同时放下皇叔之尊,放低自己身段,为求得诸葛亮这个旷世奇才,不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出山帮助自己,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大业。淡定的心态,平缓的态度,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面临紧急的事情前,应该有的态度。
4,处至大之事愈宜平
有句俗话说得好,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就是最成功的健康。说起国内的影帝,相信大家心里浮现出的正是陈道明三个字,不论是《末代皇帝》里的溥仪,还是《楚汉传奇》里的刘邦,陈道明老师给人的感觉就是稳重,平和,不论是遇到多么大的事情,陈道明老师总是以一种平缓的心态去面对。不久前,网上流传着陈道明老师和左小青的流言蜚语,稍有不慎便会名誉扫地,但是陈道明老师面对此时,只是淡淡的说了两个字:“不实”。流言蜚语不攻自破。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马斯洛先生曾经说过:“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在处理重大事情时,平和的心态=未来的人生。静下心来,花一点时间细细反省,是否能坚持做到这四点,时时自省,如果能做到这四点,人生的路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