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两天前写的那篇关于系统思维的文章的阅读量,真是心寒。虽然我并不算太在乎阅读量,但是《认知驱动》里说过,一个人做某些事情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外部驱动,毕竟内驱动早晚有消耗尽的一天。
今天凑巧刷到古典老师的视频号《不是不努力,只是没心力》,看完之后感觉说得真是太对了。
我现在之所以不再日更公众号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心力了。一个人感觉自身能量不足最严重的情况下就是缺乏心力。
如果你是做脑力劳动或者体力劳动的,你可以通过休息和补充营养来恢复已经消耗的能量和体力。但是心力这东西真心需要很多条件促成。
人人都有情绪,推进情绪发展的主动源就是:心态。面对一件事儿的心态决定情绪表现。可能就是简单几句话,几个文字就会通过感官来反映出一系列行为,所以抽空仔细研究一下人类的种种外在表现和内在器官之间的联系也是很有必要的。
心力消耗是挺致命的,那么有没有像吃饭和休息补充脑体力一样补充心力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古典老师给出三种办法。
一、消除内耗
当前你正在做的事情是你不想做的,比如上班。但是你又不得不做,因为你要生活。那么你硬着头皮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或者你想做这件事情,但是不想在某个地方做,再或者你想在某个地方做某件事情,但是你不想跟某人一起做。
这里就是你挑工作、挑环境、挑同事和老板的几种说明。古典老师说,面对这样的情况你只有三种选择:要么就是干脆不做了(不上班,躺平),但需要你有一定的实力去支撑;要么就是换个环境做(换工作,换公司),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和重头再来的准备;要么就是换一批合作伙伴(调动部门或者转行业),可能在职场沟通方面得罪一些人或者失去一些人脉资源。
总之,随心走,坦然接受所得和所失,就可以避免精神内耗,让自己更舒适一些。
二、先搞起来
看到古典老师的用辞了么?不说“先做起来”,而是“先搞起来”。因为做的话总感觉事情很大很正式,而且特别系统化,比如做一个项目。如果用搞起来的话,感觉增添不少趣味性,而且非正式的说辞也可以让所实践的事情变得可大可小。
比如你心中有一个想法,哪怕是马上放下手里的游戏,下床去上个厕所。你可以说:我得休息一下,不能忍受自己憋坏膀胱就为了玩个破游戏。
但是对于“项目”这类的词汇而言,用做项目和搞项目都可以。做项目就更显得正式一些,而且表明项目是已存的;搞项目就显得随便一些,而且项目可能是已存的,也可能是还没开始。
另外,你心里想到一件事,你最好5分钟之内就开始列计划并先搞起来。如果超过这个阈值时间,你很可能就只是想想,到时候你脑中会被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计划所占满而并未进行任何有效实践。
三、赋予意义感
古典老师说:“为一件事情赋予意义感,坚持住去做它的几率会大大提升。”哪怕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比如玩游戏。你在挑战一个比较有技术含量的任务,你想着:我不能总靠能力更高的游戏好友或者游戏主播来帮助通关,我要真正试试我的个人能力如何。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挑战原神深渊,12-1那关很难准时通过,我尝试了很多次,终于有一次压着时间线完成了。当看到满星评价时非常有成就感,而且一直到现在我又尝试了多次,只有那一次成功了。为什么现在资源更多了我反倒无法成功?就是因为我已经通过它了,后面的尝试我并没有赋予挑战任何意义感。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你时常感到人生无趣,目标迷茫,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很可能就是你的心力不足了。这时候你要消除内耗、先搞起来、为所做事情赋予意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