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30天已经过去了,没想到我竟然写了30天了,文章的话题从社会热点话题到一些无人问津的冷知识点思考,涉及职业规划、大学生活、科技发展、制度建设等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
我简单总结,我最关注的事情还是“大学生求职就业”,因为这是我现在一直要面对的问题。毕竟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经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看清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是关键。
思考的深度和对事实的追求,是我坚持的原则,因为只有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之上,才能保证接下来行动的合理性。包括我写的“幸存者偏差”“感觉欺骗”“科学证明”“实用主义”都体现了这一点。
我的文章风格,初现趋势。我偏向于较深地思考 不善于或不喜欢鸡汤鸡血式文字。岁月静好、青春常在等不经常出现。最开始写的关于“人生意义”的系列文章,也是从实际生活出发,尝试解释“意义的重要性”,但是苦于理解能力有限、缺乏尝试,也写不出深度啦。这是需要提升的一点。
读者的心情。你读这篇文章的心情变化也侧面反映我写作时的状态。我一直追求心情的稳定。因为看我的文章时,你会看到我思考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我自己的主观意向。
毕竟我不是什么知名大咖,而说服别人接受我的观点,还要经历很长的过程,能让他人接受一部分观点就已经不错了。
如果你盲目的认为我说的都是错的或对的,我是双手反对,我更建议你追求得出观点的过程,而不是背后观点的是非观,我的文章观点的是非观比较模糊,你去看看关于“实用主义”“五四青年节”的文章就能体现出来。
我的写作是非功利性的,其意义在于让我养成保持思考习惯,锻炼出一个灵活的大脑,思考本事就是一件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算是锻炼了身体,如果是以追求money为目标的写作,那么我的标题就不会那么无聊了。我现在还不想大刀阔斧的改。
最后看一看我写作这件事的本质,这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背后需要输入知识和经验,加上思考的过程。本事并不难,难就难在坚持这件事情上。
很简单的态度转变就可以破解“坚持不下去的魔咒”,那就是“像对待第一次写作一样,去做它”,因为我们会有“补偿性心理”来阻碍我坚持一件事,详情我会在后来的文章中讨论。大脑讨厌“坚持下去”,却很喜欢“第一次”,所以如何欺骗自己保持“第一次”的态度,是个关键。这也是我理解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这便是坚持的意义,在看似苦苦支持下的习惯,其实内心深处对“思考”本身的认同和对“事实”的不懈追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