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西北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的研究者曾做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他们对彩票中奖者和因事故瘫痪的受害者的幸福指数做了跟踪研究。在事件发生当时,彩票中奖者当然是欢天喜地,称这会让自己永远幸福。而事故受害者则痛不欲生,说这毁了自己的一生。但一年过后,再对这些人的幸福指数进行回访,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幸福指数都回落或者回升到了事件发生前的基础水平。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又是直觉挖的坑。直觉的快速反应模式把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当下,只关注当下的大喜大悲,而忽略了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对此的调节和适应能力。可以说,直觉有时是短视的。如果把对未来的预测全部交给短视的直觉,那我们可就被坑大了。
我来打个比方你就能很好地理解直觉到底是怎么工作了。你可以想象大脑是一座庞大的认知工厂,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小工帮助我们完成每天的认知工作,主要职责是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这些认知小工 24 小时不停地工作:收集信息、做简单的加工并快速给出反馈。
一般情况下,他们处理的都是相对简单、模式化和重复性的工作,因此在经过了最初简单的上岗培训后,这些小工能按章办事,遇到管辖范围内的任务,不用汇报给大 boss 就可以自己拿主意,快速给出反应。这就是我们的直觉思维。认知工厂里的小工是在我们意识层面之下工作的,也就是说我们其实不知道他们的存在,更不了解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但是直觉工厂里的认知小工也不是一直都能自主工作、持续运行,这些认知小工的大 boss,就是我们大脑中有意识地分析和批判的理性思维。当小工们遇到不能解决的难题和重大决策,就得汇报给大 boss 处理。但大 boss 可不是 24 小时工作制,他有点懒惰,交代小工们不要什么事都去烦他,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实在搞不定的再来找他。于是,因为害怕烦到大 boss,认知小工有时会处理一些自己处理不了的问题,结果就出现了各种错误,挖下了一个个大坑让我们掉进去。
总的来说,认知小工们 24 小时不辞辛劳地工作着,他们数量巨大、训练有素,而且在工作中不断累积经验提升表现,所以我们才能够靠直觉高效地处理好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部分事务。直觉不是凭空而来,它的形成有一定的基础,换句话说,认知小工必须 "有料" 才能 "加工" 出直觉。这个基础就是无意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