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也说了,当哥情商高的时候智商就弱;智商高的时候情商就弱;情商和智商都高的时候就双高了。
张小龙是一个从开发到产品,从技术到管理的成功人士。他依然会说出这种话来,可见在他通往成功的路上也是无尽的撕逼,闯关之难。也是他从foxmail到微信,中间N多年默默无名的原因。若没这些撕,也许早很多年前你我就认识张小龙了;这也正是大中国仅有一个张小龙的原因。若没这些撕,也许大中国不会人人都认识张小龙,而是各自认识了更多的程序员。
创业潮如此流行的今天,让我,一个在一个二三线城市的普通设计师也得机会加入创业团队。以往只是在QQ群里听北上广各种关于撕逼大战的吐槽,而今也有了现实场景与之对应。设计撕产品,技术撕设计,产品撕运营,又或各自回撕,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二次元或三次元又或是N次方的各种交互对撕。创业者的精力都是异常旺盛的,不然也不会放弃以前各种安稳的日子不过,跑过来挖空心思去揣测可能的用户可能的喜好。每每的方案评审又或是头脑风暴,大多都是从一个好的出发点出发最终走到一个不欢而散的终点。善于辩论的越来越爱提出尖锐的问题,从不去考虑若是自己做方案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不善于辩论自然是越来越信奉沉默是金,常以无语凝噎聊以自慰。
撕逼是现象,不是目的。处在创业团队的每个人都可以就这一点达成共识,可是为啥每每还要撕呢?包括我也不知不觉的卷了进去,经常把设计说明会搞成了辩论会,也会不自觉的把别人的需求探讨会变成可以发挥自己业余爱好的大舞台,积极演出。以至于,加入创业团队这一个月以来,我常常在睡梦中惊厥,一身冷汗。我到底在做什么?让时间在各种撕逼中流逝跟守着一份安稳的工作无事感慨岁月静好,孰优孰劣?
对我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是千万不能浪费的。
听人说揪出原因,才能找良方。所以,本文仅仅是自我剖析,目的为治病,治自己的病。若不幸让你躺着中枪了,那也不是我的本意,或许你可以考虑是否跟我一样要看看自己是不是有病,怎么治?若不然,请也别跟我吵,我有病。
从自我经历出发,我认为造成撕逼的原因是以下几点:
一、多年媳妇熬成婆,有话语权了为啥不说个痛快?
在传统企业工作了N多年,换过N个老板和各种同事。进入创业团队,我第一次在办公室里是肆无忌惮的质疑老板,甚至走到白板前强硬从他手里拿过马克笔毫无顾忌的边写边画,多次把老板气的直跳脚,甚至留下一句没法讨论了便躲回自己办公室去了。我竟然依然很淡定,静静地等着他出来继续说。我承认,这让我感觉很爽,但是,我不能这么爽。在我们行使民主和自由的权力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学会尊重别人。不然,我们是在倒逼明主,让他觉得还是不给你讲话的会比较好。幸好,我在梦中惊厥。
解决方案:
如果你不是leader,无论如何请尊重你的leader。
他请你讲,你就讲;他不希望你讲了,请闭嘴。哪怕你很想继续讲。
你就是想讲怎么办?主动点,私聊。
二、自己的事业,不需要你关心的忍不住也要关心。
加入创业团队,自我感觉最好的就是,这是我自己的事业。我要成功,我要做到最好。我要......很不幸,很多时候我们越想成功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远。古人说欲速则不达大概便是此意。心中的渴望,会让我们忍不住关心一些不该自己关心的事情,好心办坏事。对于任何方案和想法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质疑,甚至批判。让时间在无休止的争吵中加速流逝。
解决方案:
尽量鼓励严禁批判。如果这不是你份内的事,请尊重你的小伙伴。有些问题并不是只有你才能发现,没被提出来并不代表你发现了新大陆,很多时候新大陆在哪里,人人都知道,但是,怎么去,还没人知道而已。所以,无论如何请尊重你的小伙伴,非邀的评判都是不礼貌的。若是你真心想讲,请多思考批判的同时尽量提供解决方案或方向。不要仅仅基于自己的认知和常识去评判别人。切忌。你无知的总是大于你已知的。就算你对了,又能怎样,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时间会检验一切并馈赠厚礼与每个犯错的人,告诉他如何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团队成员水平参差不齐,在各自的频道里自说自话,希望别人倾听却不知不觉得越来越大声越来越啰嗦。
创业团队相比传统公司,人员更精简,组织结构更扁平。这是创业团队的优势,可是在某些时候也是劣势所在。人少,从根本上就需要人精。但人少资源也少,未必每个人都精。就算每个都是人精,但是,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必然也是另外一个领域的新手。特别是一个领域里专家和新手并存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不在一个频道和不在一个水平上的对话,必然是自说自话。面对疑问,你是解释还是不解释?解释,往往是由一个疑问开始引发出更多的疑问,对牛谈琴即便不考虑时间成本,又如何能保持兴致?不解释,好吧,你说你的。我开自己的频道去了。
解决方案:
学会倾听。听的懂的,问自己,赞同还是反对;赞同就要立刻表达出来,给对方以支持;反对,请问自己赞成什么?如果受邀回答,请直接回答YES or NO.别人问你为什么,再陈述自己的理由。不问,请止于YES or NO.原因请参考美剧各种律师的戏码。听不懂的,请多问自己为什么而不是问对方为什么。人丑就要多读书。创业容也许容的你慢慢成长,但绝对容不得别人还要分身带你成长。除非大家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成长,而不是为了创业成功。
很多时候,头脑风暴讨论的一些问题,已经是已知的设计原则,技术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必要非要头脑风暴。只要采用团队里知识面最广,经验最丰富的人的意见就足够了。(这是书上说的。)
四、自由奔放带来创造力的同时也有副作用,跑题。
每次会议的议题一定要明确,会议的目的也要明确。一次会议解决一个问题。头脑会议,一般都是临时性召集,上一秒你还在自己的领域里嗨,下一秒就开始跟小伙伴畅游言论自由的海洋,自由奔放,天马行空,如何能不跑题?
解决方案:
召集人需主持会议,在必要的时间节点,把遐想联翩的小伙伴一一拉回现实。会议开始前硬性规定每人的发言时间,用完即止。严格禁止打断别人发言或其它行为举止。
五、以往经历造成的根深蒂固的工作习惯,重质量轻数量。
以往工作环境中,很多人一起合作,工作结果的输出重质量而非数量。这就造成了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输出结果力求完美,严于律己的同时也不自觉的忘记了宽以待人。各种方案在第一时间提出时,都必然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以至于你不自觉的就想去纠正它,希望它可以更完美。然而,创业团队,打造一个未知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多做几个,越做越好,而不是一直在思考如何一下子就做一个更好的。
解决方案:
多做。借助各种原型工具,做。别那么多废话。
六、专注分析竞争者,忽略自己的用户。
团队的每个人都在做竞品分析。把玩一个APP,对正常人来说都不是难事。我女儿也会,她在三四岁时就表现出了这方面的天赋。(这里大家应该笑一下)
竞品是这样做的,但是竞品又有竞品;竞品是这样做的,每个人把玩的时候又各自有各自的感观;结果就是大家对着一堆竞品在撕,把撕逼的对象无形的扩大到把竞争对手的团队也包含了进来,但是,实际他们并没有参加。自己的用户在哪里,自己的用户究竟会有什么问题,他们又将接受哪种解决方案?没人知道。
解决方案:
抛弃竞品,先找自己的用户。哪怕就是一个人,请把他请来,先想办法让他爽。把时间花在用户身上,或者把时间花在考虑如何去找用户上,会比分析竞品少一些各种撕。就算为这个也撕了起来,那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