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
一次,你需要负责组织活动聚会,跟A打电话通知集中时间地点,17点在xx广场门口。
A有点犹豫,说应该没问题,但也可能不能准时到。于是你后来又问了其他人说可以调整后,为了A迁就了时间,推迟了1小时。
你再打电话给A,A又说,集中地点好像有点远,可能到不了。于是你又再调查一遍,找到较近的地方,变更了聚会的地点并再次通知A。
A支支吾吾说嗯嗯,我会尽量赶的。
到了聚会的当天早上,A突然一个电话说,我还是不来了。
这时,我想你的心里已经有万千只草泥马奔过了。为了迁就A所做的事情,都像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一样。然而你并不知道,其实A一开始就没打算要来,只是回复总是在推搪。她怕一口拒绝有点绝情,不太好意思完全回绝别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好像都习惯了委婉,以为这就是礼貌,什么都不应该拒绝死。
但从接收方来说,他们就是需要确切、真实的回复。哪怕你不能来,你也应该把不来的可能性最确切化地告知对方,让人心里有数,不会毫不知情。
这是在我工作的公司发生的事。
有一次,一个招聘专员在项目进行到中期时,察觉到在末期无法达到客户所需求的招聘人才数,但一直跟客户对接人说会努力,实际上他却对无法上去的入职数毫无办法。即使上司问起情况跟踪,他依旧是说会努力做到。
到了最后的交期日子前两三天,他才终于磨磨蹭蹭地跟上司说了实话,真的达不到这个数字。
上司那时的那个火冒三丈啊!
达不到早说啊!
上司会运用其他渠道和办法去达到这个需求数啊!这么晚才说,怎么来得及补救呢?这是要玩死上司啊!在上司眼里,她才没理会过招聘专员所谓的顾忌自己没尽力就来找上司解决的无能,她所看到的是招聘专员故意隐瞒事实让项目无法顺利完成的拖拉。原本乖巧肯干的形象,那一刹那被减分了不少。
我朋友也曾遇过。
她带儿子上早教班的。一般是先根据课程表报名,等差不多凑够人了就会通知可以顺利开课。有一次,她提前两天打电话确认到了可以够人开班。上课当天前一小时,她还收到了机构发来的短信,通知准时到达上课。于是她带着儿子上门上课,结果却被说因人数不够而取消,让我朋友带儿子回家。机构说法是一直有努力凑人数,结果在最后的最后都无法凑足人数,所以才临时取消了。
我朋友瞬间对这家机构一万个不满意了。为什么不能提前说好,一直拖拉着不说呢?顾客看不到你尽力凑人数来开班的努力,只会在意我花钱了还遭你欺骗傻乎乎地白来一趟。
沟通不决绝,受害的永远是信息接收方。设身处境,换个角度来想,我们都应该决绝地拒绝做暧昧的信息提供者!所谓的顾忌别人,总是含糊说话,不说清情况,都是在间接消耗殆尽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