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小点声吗?这已经是这个孩子第几次对奶奶提出抗议了,我都记不清了。而且孩子每次是用很小的声音说的。
孩子是春天来我这里写作业的,那时我的辅导班刚开业,他是我第一个学生。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所以由奶奶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三年级的时候多了英语课,奶奶也无能为力了。刚好赶上我办了辅导班,就直接报名了。
奶奶总是大声说话,接近嘶吼,这让人感到难堪。孩子喜欢和我在一起,我们都是和风细雨的,而且还能开着无伤大雅的各种玩笑。孩子天性温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点像女孩子的性格,但是发脾气起来绝对就是男孩子了。他果然对自己很了解,形容得很好。我感受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时而贴心时而闹腾的小男孩的性格。
每一次因为作业或者考试的事情,奶奶都会不由得嘶吼起来,孩子都会平静的说这一句,能小点声吗?这与奶奶剑拔弩张的感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我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有一次孩子的父母来看孩子,也是说的好好的,突然孩子的父亲开始嘶吼,边吼边掏出一张20块放到桌子上了。孩子也发飙了,几乎带着哭腔,数落了一堆父母的不是,随手把钱狠狠摔在了地上,然后跑到另一间教室去再也不出来了。
我后来在微信上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跟孩子说话能小点声吗?并且给他们讲了奶奶每次嘶吼时,孩子的请求就是能小点声吗?二是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尊心,也有自己的想法,要关心他,好好沟通,不要总是用蛮力强加了。
孩子的父母好像接受了我的建议,孩子的际遇可能有一段时间比较接近了他自己想要的氛围,他开心就好。
我相信孩子一定会不负众望,成长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能小点声吗”,这个请求应该会让家长感到脸红,也让每一个家长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早已超越了孩子能承受的界限。
能告诉我怎么做才是对的吗,引领我进步,在我做错的时候严厉的批评我,我想要成为让你们感到骄傲的孩子。
这是一个小女孩,虽然年纪很小但是身高却让她看起来不像小孩。一个聪明的独生女,只可惜习惯很差,学习也很不好。刚来辅导班的时候还乖巧了两天,很快就露出了活泼好动的天性。
孩子的家境不错,家里人都陪在身边,深受宠爱。可是偏偏没有养成好习惯,不能集中注意力,而且还会撒谎,对于自己的错误不肯承担。孩子的父母对其也是深感无奈,聊过以后还知道,已经上升到了打骂的地步,甚至关在家里盯着一整天才能完成作业。
我辅导了一阵子发现了很多问题,其实出在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冰火两重天”可以概括孩子的成长氛围,一面是极其溺爱,火一般的爱常会让孩子迷失;一面是冷酷的责骂,冰一般的爱常会让孩子害怕。
这种情况不是一朝一夕的,孩子的母亲也说过,自己在玩手机看电视,却要求孩子去看书,似乎是父母的错。父母确实有错,但不仅仅是错在这里,最大的错误是根本没有引领孩子进步,逐步养成好习惯,教会她独立完成作业。
一段时间的相处后,我与孩子进行了一次深层谈话,我以孩子的立场说出了孩子无法表达的心里话,不知不觉,经常笑呵呵的孩子竟然哭了,眼泪亮晶晶的挂在小脸上,那模样让人心疼。这次谈话是当着孩子母亲的面谈的,我就想让她的父母知道,孩子的表现很多时候是对父母言行的抗议,如果一味要求不懂反省,就无法改变现状。
解决眼前的问题却不能只看眼前的问题,教育就是这样,父母得知道对和错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帮助孩子一步一步走向正确,远离错误路线,而不是一叶障目只看着作业本上的八叉。
孩子的字也写的不好,但是如果要求她鼓励她,也能写好。独立性方面确实比较欠缺,“等、靠、要”的思想很突出,这可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牵扯到很多方面,比如生活习惯,上课听讲的情况,做笔记了没有,课后作业记清楚了没有,如果没有耐心是很难彻底改变的,因为这种思想已经快要沉淀了,孩子还不知道它的危害性,但家长不能不重视,必须下狠心解决。
我跟家长面谈,给出的建议有两个,一是从生活习惯开始,培养她的独立性,适当放手一些事,让她找到一点存在感;二是要求她,不厌其烦的告诉她怎么做对,怎么做不对,坚持每天陪伴督促她完成自己要做的事,保持耐心,不要打骂。
孩子很喜欢跟我聊天,跟我玩,主要就是因为我的平和。家长必须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有太大的起伏,情绪对于帮助孩子起到的作用比较表面,无法巩固。
这只是两个关于教育孩子的小故事,千万个家庭有千万个不同的成长故事,而我们最终承担的也不过是我们该承担的,并没有多一分也没有少一分。拿出点耐心吧,说话小点声吧,既然已经走在了教育孩子这条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