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保罗艾伦花了很长时间,写完后也不甚满意,与众多商业大佬在诡谲多变的商场上翻云覆雨相比,他的人生没有太吸引人的地方,没有太多传奇色彩。可是,翻看他的一生,反而不觉得他是一个商人,而是艺术家或者是玩家,其身上的个人魅力令人感动,他从不以金钱的回报为投资的目的,而是为人类的发展前景为投资目标,投资150家企业,几乎均告失败,但却给高科技公司很多尝试的机会。换句话说,人类在探险的时候有失败,他为失败埋单,为别人的梦想埋单。
保罗艾伦在年幼时候经常被父亲问,长大后要做什么?
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父亲一遍一遍的告诉他:“不论做什么,一定要做喜欢的。”这种价值观在他年幼时候植入,对他的人生产生很大影响。
母亲告诉他,父亲曾是二战战场上的中尉,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在法国战场和德国战场带领士兵打仗,也许是目睹了战友离世,本活泼健康的父亲变得内向许多。父亲一直想成为橄榄球教练, 迫于众人的目光,他最终成为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这个职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满足了所有人的期待,为儿子提供了很好的阅读环境,可是他经常回想当初,如果成为一名橄榄球教练,该有多快乐啊!
艾伦长大,进入湖滨中学,遇见比尔盖茨,因其丰富的知识,赢得比尔盖茨的青睐。任何时候,人与人的交往都是以互利为前提。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属于风云人物,家世显赫。保罗艾伦因读了大量计算机书籍,与技术爱好者盖茨一拍即合。
两个人在13岁左右开始霸占学校的电脑,玩得不过瘾,又偷偷溜到华盛顿大学玩电脑,被老师逮到,也许是年龄尚小,并没有对其实质性的惩罚。
比尔盖茨的父亲是华盛顿州律师协会的主席和全美律师联合委员会的主席。13岁的比尔盖茨每天在家阅读父亲订阅的杂志《财富》。
有一天,比尔盖茨问艾伦,“你觉得成立一家500强公司感觉怎么样?”
艾伦回答说,“不知道。”
比尔盖茨比艾伦更具有商人的雄才大略,而保罗艾伦却是个痴迷的玩家。
艾伦喜欢音乐喜欢太空喜欢航天......他牢记父亲的话,一生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价值观才有了微软。
1974年12月,保罗找到比尔盖茨,说服他退学,一起创办微软。此时的比尔盖茨十分纠结,他不是一个冒险的人,生怕自己冲动了,耽误学业。最终,比尔盖茨同意了。两人在1975年开创软件帝国。
比尔盖茨回忆往事时说,没有保罗艾伦就没有微软,保罗艾伦是个会描绘蓝图的人。没过几年,艾伦因病离开微软,但是保留了大量股票,至今仍持有15%的微软,源源不断的财富流向他的口袋。
比尔盖茨非常看重保罗艾伦,把“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当做人生感悟。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的友谊令我想起两位两位相似的人物:史蒂夫沃兹和斯蒂夫乔布斯。两人创办了苹果,乔布斯负责描绘公司蓝图,沃兹负责研发。
在互联网社会,一个伟大的企业诞生,一般需要两种智慧,一个是理想主义的情怀,另一个是技术玩家。总结起来便是“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
两种智慧哪种更重要?我想应该是理想主义的情怀。技术是不断发展和研发了,就像爬山一般,一直爬,总会有人抵达。而理想主义的情怀不是一般人可以通过努力就拥有的。理想主义本身是一种克服自身人性的价值观,这种人非常稀缺,这也是为什么马云能够引领阿里巴巴成功,因为他的感召力和人格魅力,或者说是雄才大略。
孙振耀说,管理永远是蓝海。换句话说,马云,艾伦,乔布斯这样的人永远稀缺。与技术不同,他们突破的瓶颈是抵抗周围人的价值观,抗住所有非议、责难和风险带来的压力,只身度过最孤独的岁月。而这个过程是看见人性的过程,人性的黑暗将会赤裸裸的展现在理想主义者面前,他必须承担这些,然后变得更加强大,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