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m与消费者利益之水与钻石悖论
在需求定律公式Q=K(B-P)中,消费者利益B与质量m正相关,但不一定成正比例。质量m增加一倍,但消费者利益不一定增加一倍,并且消费者利益有上限,质量m没有上限。管理学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对这点进行了案例分析和说明。在计算机硬盘的案例中,计算机硬盘的容量增加一倍,即质量m增加一倍,但消费者利益并没有增加一倍。当硬盘的容量超过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关注点会从功能性向可靠性,便利性和价格转移,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将生产厂商通过性能稍差,更小,更便捷的创新称为破坏性创新。每个人质量m的定义不同,一件产品在不同人的眼中质量是不同的。一些人认为可口可乐的质量比百事可乐好,另一些人的看法正好相反。质量具有多样性,有多个侧面。对于一颗钻石,至少有4个主要的衡量指标,包括颜色,净度,切工和重量,每一个指标还包括很多等级。在评判和选购一颗钻石时,有些人看重重量,有些人喜好净度,有些人重视切工,有些人偏好颜色,同一指标对于不同的人,消费者利益是不同的。
在经济学中,广义质量M可以表示为财富。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财富的定义为:“构成一国财富的不是金银,而是人们能够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金钱,资本,商品,甚至知识等都可以称为财富。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人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整体繁荣,也即是为了更好的进化,那么一切有利于进化的物品都可以称为财富。
内容提要:本节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解释了水与钻石的价值悖论,不同层次的人对同一产品的需求不同。导致了钻石对于富人有满足其受到尊重的价值,而对于穷人的价值则是间接的。在消费者利益(商品价值)中,有一个著名的水与钻石悖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人们用水与钻石来概括古典经济学家所面临的“价值悖论”。
根据这一现象,亚当•斯密用价值论来解释,即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水的使用价值很高,但几乎没有交换价值;相反,钻石虽然使用价值很低,但交换价值却很高。
众所周知,钻石对于人类维持生存没有任何价值,然而其市场价值非常高。相反,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其市场价值却非常低。这种强烈的反差就构成了这个悖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人的需求的最终来源是人的心理,所以我们还是从本源来解释。首先,一件物品的价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物品的使用价值,物品的供应量,物品的需求量等。水的使用价值很大,但是水的供应也更多,所以水的价格较低。所以水的价格低是由于供应多的原因。
对于钻石,对人类维持生存是没有价值,假设世界上的所有人每一天都在为明天的生存而拼搏时,钻石不会有任何价值,也不会有交换价值,因为没有人需要。
以马斯洛的五层需求理论来说,从低到高的层次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对于富人来说,他们的生存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不是他们所再追求的动力,而其他需求的重要性开始增加,如爱和归属,尊重等。而钻石恰可以满足富人的这些需求,这时钻石对于富人有价值。而钻石的供应量少,所以导致钻石的价格高。当人类社会出现了不同层次人类需求的时候,钻石才会有价值。钻石对于穷人来说是具有间接的价值,钻石本身不能满足他们的生存需求,不能被当做食品来维持生存。但是由于有不同层次需求的人存在,钻石可以用来交换钱财,然后穷人可以用钱财来购买食物。
人类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不同人的需求偏好是不同的,不同人对同一产品的偏好也是不同,同一人对同一产品在不同时期的偏好也是不同的。钻石与水的价格不同是由于人们的需求和产品的供应量所决定的;因为人类的需求不仅是关于生存的,钻石才会有价值。
《可以量化的经济学》全书结构
《可以量化的经济学》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