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熬夜看完了《闪光少女》,驱动我去看的是编剧鲍鲸鲸,我挺喜欢她。
她的书我也差不多都看过,《失恋33天》,《我的盖世英雄》,《等风来》。
《闪光少女》的故事挺老套的,我找不到其中很新颖的地方,最新颖的可能是选择了乐器吧,很多励志的鸡汤影视剧,都选择了“奋斗”这一行为,比如《青春派》,并不知道这个电影的票房和口碑怎样,但在大部分高中学生的眼里产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电影中夹杂的一些口号、片段。而这一次的《闪光少女》选择中西乐器的冲突,一群喜欢传统乐器的二次元少女,这种形式也算老套了,但它不拉于俗套可能是在于不过于渲染,不夸大结果。
而更有意思的是,《闪光少女》里,拼命学习文化课的学生们喊了两句口号,都是当年《青春派》里喊过的,而当年的《青春派》却穿插了《失恋33天》来表达主人公情绪。另一个小小的情节是,《闪光少女》里学西洋乐的一个女同学叫“郑有恩”,而“郑有恩”却正是《我的盖世英雄》里女主角的名字。
比较喜欢的应该是《等风来》和《我的盖世英雄》这两部作品了,因为阐述出了在残酷的世界里,每个挣扎的人生活的都很痛苦,哪怕是一次经历让他们变得通透,但世界是不会变的,还是很残酷,美好的未来只在梦里,但这一刻,梦醒了。但更重要的是――梦醒了,但梦里的人和梦外的人是一个人,他们都获得了追求的激情,有了莫大的勇气,整个人就活过来了。
把《闪光少女》观后感写下来的最好时机已经过了,那种五味杂陈、复杂充沛的感情,在观影的过程中自己感受的最为明显,刚刚看完时最是完整,甚至在那一刻,我做了一个以往没有想过的决定,而这个决定是我想要的。
影视圈的励志题材如此泛滥,放在国际的范围里,更是多如牛毛,也许作为观众的我们早已审美疲劳了,能够戳中我们的那个点也越来越少,越来越难能可贵,但我们依然为这一类题材埋单,依然奉上我们的少许眼泪,依然让它在我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轻轻碰一碰,那是因为,心下一动的人,还有一些梦,还有欲望,而现实给他们的却是爱,而不得。但,看到别人努力的那一刻,你的内心突然受到了感召,别人的追逐引起了你内心的共鸣,想要去追的心内蠢蠢欲动了。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为生活奔波,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生活感到疲劳,更令人叹惋的是,这样的人群在向年轻人笼罩,在青春正好的年纪里,还没有看到更大的世界,还没有拼搏过,还没有碰壁过,已经被现实观念打败,已经失去了追梦的野心,失去了追梦的行动能力,已经放弃拼搏了。
这样的人,好似有一颗沧桑的内心,在焦虑中颓废,稍一努力,稍一挣扎,便要放弃,放弃之后是随之而来的伤心,每一天都浑浑噩噩的度过,莫名其妙的丧,连愤怒的感情都失去了。他们的内心,苍老的比谁都快,但是却没有相应的被时间打磨的经历、能力和眼界,生活过的乱糟糟,一地鸡毛。
可是身边还是有一群这样的人,目标比较明确,即便平日不太靠谱,但在追求“得到”的那一刻熠熠生辉,整个人光芒万丈,能让周围的人汲取到力量。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哦,原来内心的力量真的可以如此之大啊!
这就是为什么尽管让时间抹平了内心的情绪的时候还要写《闪光少女》,写一写励志鸡汤剧,因为在某一个方面,它们让我们有所感,能触动内心的某一个部分,能给我们一部分行动的力量。
看看《我的盖世英雄》,你会发现原来一段美好的爱情,还有像张光正和郑有恩这样的,也很美好的。某一回头,你会发现生活里,真的有不计年龄一直追求的人,他们永远沸腾,永远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