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甜蜜的欢乐,都是忧伤的果实;人生最纯美的东西,都是从苦难中得来的。
我们要亲身经历艰难,然后才懂得怎样去安慰别人。
—— 桃姐
以前总觉得重阳节是和自己没关系的日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对生命老去的思考,越来越敬畏这个节日的象征意义:希望在老人们的身上发现生命的本真,过好自己的后半生。
《桃姐》是一部早期经典描写老人关怀话题的电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与公益性。导演通过两位主角平实自然的表演,展示了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子",胜过亲缘的感人故事。
当老人面对身体机能的退化
桃姐做佣人服务罗杰的家庭近60年,每一天的饭菜都会精心准备,连去菜市场买蒜,她都要戴上老花镜,穿着厚外套,去冷库里逐个挑选。她对于生活的讲究,被电影开篇的年轻人嘲笑。在第一次中风住院后,只剩一只手可以有限的活动,无法自主吃饭时,她真切地体会到身体机能的退化带给自己的无力感,于是决定退休。
当电影聚焦在桃姐所住的养老院时,会发现因为身体机能的退化在老人们之间蔓延着负向的情绪,让他们回到“老小孩"的状态,谁也不会谦让谁。这在很多年轻人看来是不屑一顾、一笑而过的事情。因为年轻,无法去真正体会身体机能退化所带来的死亡恐惧。
这对于独身一人,无儿无女,一辈子都用来照顾别人的桃姐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在最初适应养老院生活的日常中,桃姐用她要强的性格、认真生活的态度获得了很多老年同伴的欣赏。这在我二刷之后对她的内心深处的魅力有了更加深入的感受。
桃姐是众多平凡老人中的一个,但也是最不平凡的一个
桃姐年幼坎坷的身世塑造了她开朗坚韧的品行,人生中最大的价值寄托于在罗杰家当家佣的60年中。60年,将近一生的付出照顾四代子孙,见证一个家族的生息繁衍、喜怒哀乐,在最平凡的工作中孕育了最不平凡的存在感与价值感。这在很多年轻人那里是望尘莫及的。
在一生的工作中,桃姐见证与保存着人生最美好的记忆,看到电影中她打开自己的那只古董大箱子,翻出年轻时第一次领取的工资钞票、身背罗杰的丝绸背带、罗杰小时候喜欢看的杂志、馨香的力士香皂······我被桃姐在苦难艰辛中仍然心向美好的心所深深感动着,似乎觉得无论发生怎样的风浪,都不能撼动她对人生沉甸甸的爱。
在桃姐面临中风后无法再正常工作时,她用自己简单而纯粹的人生态度在适应着衰老与临终的到来。在桃姐住院手术前,对神父笑着说:“吃奶嘴有时,进棺材有时。”在她的身上有一股平凡而乐观的力量,笑对人生的同时能够让自己活在当下,淡定而从容的接受命运。
年轻人的福报是对老人的关怀与珍视
男主人公罗杰在影片开头的独白见证了桃姐与他之间不是母子,但又胜似母子的亲近关系。在几十年的相互陪伴中,桃姐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最支持罗杰的人,是无条件的爱与付出成就了罗杰的事业。她像真正的母亲一样,不在乎孩子飞得远不远、高不高,只关心孩子飞得累不累、苦不苦。
罗杰是幸运的,在桃姐那里得到了像涓涓细流般的爱与接纳。他也在桃姐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亲人般的陪伴与关怀,没有嫌弃,没有放弃,在桃姐的葬礼中致敬,为自己积累了人生的福报。
相较之下,有血缘关系的“金姨母子”、“梅姑母女”在现实世界中可能更加普遍存在。想要走出困境,需要更大的勇气与力量。桃姐成为了导演展现现实世界困境的一个线索人物,通过她的视角去彰显真实积极的人生观。
作为现实中的我们,能为老人做的只有陪伴与见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也许会出现怀旧心理,会不断重复想要倾诉过去的往事。以前年轻的我不觉得那些往事对于老人的价值有多大,没有耐心去聆听与感悟,错过了很多可以深入沟通的机会。但是现在的我觉得多听老人家讲自己过去的故事,是增长人生阅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也帮助他们找到在故事里的存在感与价值感。
我们经常看到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与年轻人争夺地盘的评论:不知道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当初的坏小孩变老了。如果我们能够去和解,在衰老的过程中我相信就多了一丝淡定与珍惜。多鼓励老年人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身体力行的时候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自私而是换位思考与共情。
同时在长期照顾患病或者身体机能退化的老人时,作为年轻的我们也需要关照自己的身心健康,在能力所及之处去为老人付出,理解与接纳自己的不容易,也为自己未来的老去埋下善意积极的种子。
回到电影:
桃姐一生平凡,但是她可爱、爽朗的性格,认真讲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年轻人的无条件积极关注,都让观众收获到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支持。
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的葬礼中,会有人为我总结今生,客观、抱持地向世人告知我最美好的生命回忆,让此生值得度过。
写作此文时,我的人生正在经历波涛汹涌,是我身边最珍贵的老人帮助了我,在她们的身上我体察到自己的稚嫩,同时也在获得直面人生风浪的勇气。只有坚定地走下去,才能不辜负她们的嘱托。
从此刻起,渴望用写作治愈心灵,用写作咸鱼翻身。如果我的文字对你有启发和帮助,真的希望亲爱的你为我点赞打赏,1块钱也是爱,为我们彼此种下善意的种子,真心祝福每一个阅读过我文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