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读书了?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许多大V公众号都写了关于 读书 的文章,本想跟个热点,但构思时想到了比单纯分享一篇读书心德更有价值的事,如何在忙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抽时间每天 “读完” 一本书?
我们为什么读书?目的不外乎:放松,娱乐,陶冶情操,了解不同领域和不同观点,做深度研究。如果你的读书目标是 了解不同领域和不同观点,那可以继续往下看,如果是其他几点,下面的内容可能不适合你。
普通人多久能够看完一本200页的书?个人来说,如果是抱着了解新知识,新观点的态度去读一本书,通常追求的是效率,用尽量短的时间,快速去读完一本书,不会去细究文章语言,描写,着重看观点和阐述,这种状态下,根据微信读书上的阅读记录,看完一本书平均大概需要 6小时,假设每天能够挤出 1 小时看书,一周能读完一本书。而平常生活中,很难保证每天1小时雷打不动的看书时间,所以一周能看完一本书,是件难事。为了能够看到和了解更多的书籍,可以找个朋友,一起看书,看完后互相交流,一周就能读两本书,效率加倍。那如果有人读完了书后,把书中的重要内容,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整理好,专门讲给你听,那一周能够 “读完” 几本书呢?
这就说到了这篇文章的重点,《得到》App 的每天听本书 栏目,每天更新一本书,包括 音频和整理笔记,内容包括作者背景介绍,全书讲解,时常多是 20多分钟,如果原书内容比较多,会拆成几天讲,或者截取书中读的人认为较重要的观点详细讲。比如说,《菊与刀》,讲的是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矛盾性格,全书 13 章,每章介绍关于日本的一个点,在听书中,主要讲了,日本人的报恩文化、耻感文化和道德观念,可以算是日本文化组成中,最重要的三点。因为是都是官方发布的内容,质量有保证。每个月30本书的内容,包括 一两本教育,三四本心理学,四五本理财,四五本历史文化,其余的15本左右主要包括 管理,个人成长,哲学,创新,设计,产品等。单本购买是¥4.99,整月合集购买是¥36,每本差不多¥1.2,比一瓶可乐还便宜。
什么时候听书好呢?一开始,主要是睡觉时听,定时关闭,听一半睡着了,第二天再继续,多数时,入睡效果很好,但因为有一次听失眠了,就停了这个习惯。后来主要是 下班回家路上 和 健身时听,下班时,看了一天显示屏,再刷手机眼睛挺累的,而健身时,也没能做什么别的。两个月来,听了60本书左右,其中有一些觉得挺不错的,选取部分,做个推荐:
《童年的秘密》和《温暖的孩子》,这两本都是孩子教育类的书,前者主要讲幼儿教育,后者主要讲怎么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推荐每个家里有小朋友的家长去了解下。
《控制愤怒》和《我的情绪为何总是被他人左右》,这两本心理学的书主要在教我们怎么控制情绪,最核心的是 情绪 ABC 理论,A 是诱因 (Activating Events),B 是信念 (Believes),C 是结果 (Consequence),情绪是由B 理念引起的,而不是事情的诱因。举个栗子,员工被老板大骂了一顿,这是事情的起因A,如果我们的思维B是 老板简直是无理取闹,我已经做的很好了还觉得不好,那么相对应的结果C大概会是生气和不满。而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是 老板做为过来人,这么说有肯定有他的原因,我该想想哪里没做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对应的 C 可能就会是 反思。懂了这个概念,在产生情绪时,能够从自己的想法进行突破,去反思,从而控制情绪。
《富爸爸投资指南》和《巴菲特法则》等,两本讲投资方面的书,在这方面之前是空白,涨点知识。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第五项修炼》,两本管理类书籍,前者很久以前看过,定义了 “知识工作者” ,并讲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怎么做好自己的管理者,管理学的奠基作之一,是一本值得不断重温的书。后者着重介绍了怎么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说来惭愧,从预科到现在读了好多年,才读完半本,却才在听书的讲解下,重新理清了整本书的思路。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五项修炼,怎么建立系统思考,为什么系统思考那么重要?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啤酒游戏 。
《海都物语》和《枪炮,病菌与钢铁》,两本文化历史类书籍。《海都物语》介绍了 威尼斯 的发家史,《枪炮,病菌与钢铁》和其他的从人物或者年份角度叙述历史不同,而是从气候、环境、物产、科技等视角研究人类历史。病菌是怎么影响人类历史的?为什么印第安人在病菌面前不堪一击,而亚欧大陆人却安然无事?有兴趣的自己去翻书看看。
听书栏目里,大部分书籍都是之前听都没有听过的,没有听过的不代表不会是好书,试着听听,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得到》App 里,除了每天听本书,还有24个专栏,比如李笑来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就火的不行不行的,年费¥199,相对较高,但文章质量很高。还有一些别的栏目,可以试试玩玩看。
每天听本书,虽说可以让我们高效的“读”很多书,了解很多新观点,学到很多新知识,但不可避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很大的缺点:少了 读+思考 的过程,更多的是被动的吸收,而不是主动思考。浓缩的知识,肯定没有通读全书再自己做个总结来的深刻。 所以,也可以将听书当成一个选书的过程,将特别感兴趣的书,再细读一遍,会有更多收获。
有时候,不能跑太快:
读书是谋心,不同于谋生,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它本身就是目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by 何兆武,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