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认为:中国的父母是天底下最爱孩子的父母,却也是最不懂的爱孩子的父母。
这的确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对于如何培养孩子,中国父母大多沿袭了上代人的培养方式,尤其是隔代教育的弊端被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但却苦于没有系统的科学的培养孩子的方法。然而,在国外,很多父母都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阅读各种教育书籍,他们的一些教育培养子女的方法方式其实是值得我们研究学习的。
《13岁前,妈妈要知道的80个心理学法则》便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儿童心理学读本,这里有80个有趣而富有哲理的的故事,80个有用的充满智慧的心理学法则和数不尽的教育实例。
这里有“洛神塔尔效应”,告诉你如何懂得欣赏和赞美孩子;这里有“狐狸法则”教你去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里有“斯万高利效应”,教父母培养孩子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正确态度。
在这里,你会被这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深深吸引,也会为自己孩子成长教育中遇到的困惑而恍然顿悟,今天起,我们就一起开启这本书,开启儿童心理学的大门,和我共同学习这其中的精髓,我们就从“鱼缸定律”开始吧。
在美国超大公司纽约总部的办公室门口摆着的一个漂亮的鱼红。鱼缸里十几条产自热带的杂交鱼开心地嬉戏着,它们长约三寸,脊背一片红色,头尤其大,长得很是漂亮。进进出出的人几乎都会因为这些美丽的鱼而驻足停留。两年过去了,小鱼们的个头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依旧三寸长,在小小的鱼缸里游刃有余地游来游去。 这一天,公司总裁的顽皮儿子来找父亲,看到这些长相奇特的小鱼,很好奇,于是非常兴奋地试图去抓出一只来。慌乱中,鱼缸被他推倒在地,碎了,鱼缸里的 水四处横流,十几条热带鱼可怜巴巴地认在地上苟延残喘。 办公室的人急忙把它们捡起来,但是鱼缸碎了,把它们安置在哪儿呢?人们四 处张望,发现只有院子中的喷泉可以做它们暂时的容身之所。于是,人们把那十几 条鱼放了进去。
两个月后,一个新的鱼缸被抬了回来。人们纷纷跑到喷泉边捞那些漂亮的小鱼。 十几条鱼都被捞起来了,但令他们惊讶的是,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那些鱼竟然都由 三寸长疯长到了一尺。 对于鱼的突然长大,人们七嘴八舌,众说纷纭。有的说可能是因为喷泉的水是 活水,最有利于鱼的生长;有的说喷泉里可能含有某种矿物质,是它促进了鱼的生长; 也有的说那些鱼可能是吃了什么特殊的食物。但无论如何,都有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喷泉要比鱼缸大得多。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鱼,三寸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生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鱼可以长到一尺。后来人们把这种由于给鱼更大的空间而带来更快成长的现象称为"鱼缸法则"。
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不要让他们拘泥一个小小的鱼缸。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抛开多余的担心,让孩子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我们要做的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引导者,引导孩子们去认识、感受、改变这个精彩的世界,让孩子能够遵循自己的内心,做自己的选择。
过多的宠爱与代办会约束孩子的成长,绑架孩子的自由,限制孩子的未来。而中国的很多父母,总是用他们亲手的搭建鱼缸改变孩子成长的可能。
在中国,很多孩子都是毁于父母以为的不可能。4岁的婉婉在幼儿园的一次手工课上哭的很伤心。看到小朋友们拿剪刀剪纸,自己却不敢动手。以后来老师了解到,婉婉家里有两不准—不准碰刀,不准碰电。因为婉婉的世界里剪刀是不能碰的超级危险品,这源于家庭过度的安全教育,过度的敏感让婉婉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不行,不能使用剪刀。但事实上,经过老师的鼓励与耐心的引导,婉婉一节课后便能很好的使用剪刀了,并没有被其伤害。
过度的宠爱与呵护,无形中把孩子关进了鱼缸,孩子在全家人捧着的鱼缸中,无忧无虑,自恋自私的成长,同时也失去了探索世界的机会,错过了自由成长的年龄,成长的潜力被束缚在这个温暖安全的环境中。如同培养于温室的树苗,失去了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
这看似一个微小的细节,它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一、错过了孩子培养精细动作,手脑开发、协调锻炼的最佳年龄;
二、孩子的自信心被打击,被贴上了“你还小”“你不行”的标签,久而久之,在孩子心里种下了自己做不好的种子;
三、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缺乏独立。很多孩子,一遇到难题就大哭或者求助父母的帮助,这样孩子不懂的去想办法。
鱼缸效应在今天的家庭中普遍存在,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弱化鱼缸效应呢?
首先,尊重孩子的选择。在与孩子相处中,多给孩子一些选择,少一些命令。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孩子,不要以为自己的幸福就是孩子的幸福,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成长为他自己。
其次,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足够自由的空间里,孩子才能不是天性的成长、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很必要,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是独立人格成长最敏感的时期,如果偷偷的监视或者窥探,这会带来很难化解的负面效应。
最后,避免“包办”,让孩子真正独立。独立是每一个孩子必须学会的基本功课,在父母的过多呵护下,如同鱼缸里的鱼失去了成长为更好自己的机会,只有让他们越早的独立,才能有更多为之的可能。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了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了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了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
我们的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了,做父母的应该有意识的克制自己,不要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做主,要尽可能的让孩子去接触社会,体验各种经历,尊重孩子的想法,信任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自主的空间,让他再人生的天空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