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吵着“不想长大”的我一转眼也快到了而立之年了,可能是心里暗示的力量真的很强大吧,很多人第一眼看到我的时候都说我看上去只有二十三四岁的样子,反而是和我相熟的人会说:“二十三四岁都是抬举你了,你的心智只有高中生的程度而已”
以前的我虽然会反驳,但说实话内心是在暗自窃喜的,可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我突然对这种“夸奖”感觉到一种心虚,甚至会解读为那是其他人对我的幼稚的一种嘲笑。而我之所以会感觉到心虚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二十八岁的我还从未谈过恋爱。倒也不是说二十八岁没谈过恋爱的人就应该比别人矮一截儿,主要是这事发生在我身上就显得很有bug。我17岁就到了大洋彼端留学,然后就开始了我8年疯狂而堕落的青春岁月。那段时间什么喝酒闹事,狗血撕逼都上演过,至于其他有些更过分就不提了。尽管时间久远而且那时常常宿醉,导致有些记忆已经模糊了,但是我可以确认自己从来没有和人乱搞过。就这一点其实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要感谢还是责怪那些在我喝的大醉之后将我保护的滴水不漏的朋友们,如果不是他们一点机会都不给别人的话不知道现在的我又会是怎样的呢?这当然是开玩笑,我对身边大部分人还是感激的,就是因为看多了这些痴男怨女的“爱情故事”,才让我这个靠写故事混饭吃的人获得了这么多或丑陋,或荒诞,或可悲的真实人生素材,所以当有人拿我没谈过恋爱这点来质疑我写感情戏的时候,我总是用“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来怼回去。慢慢的似乎也是怕让人知道我没有感情经历一样,我有时候会故意装老司机开黄腔,但其实依然是没有底气的。我就这样我行我素的以自己的本性和本能活着,以为总会遇到一个看穿我真实内心并欣赏我的人,但没想到就这么一等就等到了这个年纪,而那个人还没有出现。也有一些人说这种状态弥足珍贵,一旦开始恋爱就再也回不去了,所以我偶尔也觉得自己可以这样一直保持着也是一种无敌的境界,于是内心一直就在这种窃喜和心虚中挣扎。虽然我意识到自己出现了问题,但不知道是逃避心理,还是自己真的迟钝到家了,我一直没想找方法来改变。而最近不知道是自己终于顿悟了,还是身边的一些人说的话真的扎心了,我突然感到一种迫切想要改变现状的心情。想要做出改变当然不是纯为了搞对象,当然这也是一大部分原因吧。但是我还是觉得这种事情需要缘分,所以现在能做的只是让自己变得更好才会在对的人出现的时候我能接住。或许对我来说真的要从心底往外的对自己产生厌恶才会触底反弹吧,总之这一次在我二十九岁前的最后一天,我带着一种“壮士割腕”般的心情将自己最不堪的一面表露了出来,并写出了这篇很像呕吐物一样的用来发泄的文章来跟大家宣誓,我真的要“变”了。
第一,需要知道自己到底哪里要“变”
要想改变就需要知道自己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下面我归纳了一下让我最近突然产生了“改变自己”这个意识的几点原因。
一成不变,失去激情的生活
说实话我真的不想承认这一点。因为我总认为自己可以做着自己喜欢的电影工作,虽然赚的不多,但是毕竟感觉是在越变越好的。而且我也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偶尔也会和他们一起出去放纵自己,也让我感觉自己还年轻。但其实深入的去观察我的生活的话,这两点是立不住的。我说自己喜欢电影,但是在我部门实习的小朋友都说看不到我对电影的激情,甚至还不如他对电子烟的兴趣大呢。当你真的对一个东西有激情的时候是会在提起它时眼睛里面有星星的,而且当你听到或者看到任何与之相关的信息时都会立刻印在大脑里的,并且当你有时间时也会想去对它有更多的了解。我关闭了电影和我之间的交流,没有接受到它的输入,那么我又拿什么来输出呢?这一点其实除了电影之外也适用于其他任何人事物,当人和环境之间停止产生内容上的交换时,这个人就注定会失去激情。
懒惰,散漫和拖延导致成就感丧失
这三点说实话是大部分人都需要面对的人性弱点。在我身上的具体表现就是定下来的写作,学习和健身目标无法坚持,永远都在往后推,推到最后可能就不了了之了。还有就是缺乏对时间上的管理和安排,工作经常是快要到最后交稿日期时把自己逼得快要猝死。这些还只是对自身的影响,当放在社会这个大的范畴内的话其实就是不遵守“游戏规则”。因为散漫这个词还有一个另一个意思就是过于自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是从小就被老师把散漫这个评语挂在嘴上的,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因为那是我认为的自由。当然我也有不自由的时候,所以当我无法让自己的需求和周围取得一个平衡的时候,我一般的做法是会选择换一个环境。之前的我会觉得那是我可以做出自由选择的一种体现,但是现在我意识到了,那只是一种逃避而已,我以为是我在选择环境,其实是那个环境先将我隔离在外了。改变环境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让人有种获得调整机会的感觉,有时候可能呈现的效果也还不错。例如我在23岁左右的时候经历过一段Quarter Life Crisis,当时我选择了从悉尼搬到了墨尔本,在那里完成了我的最后一个Master。那个选择不能说是错的,但是改变外在环境并不是一个百分百奏效的方法。比如我选择了来到电影工作者都心心念念的北京,也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可是却有种当年在悉尼时出现的很想逃离的冲动。和在悉尼不同的是,我在来北京的时候就预设了自己不会在这个城市久居的想法,所以我和这座城市可以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互相认识,这也是造成了我很多时候不想了解就开始拒绝的原因。主观意识过重的人经常会自以为活在自己的游戏规则中,但其实反而是他们限制了自己的自由。人在任何时刻如果感受到自己是在不被限制的自由生活时,就是在停止接受挑战,同时他们也无法享受挑战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
第二,要怎么“变”?
改变说的轻松,但是谁都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所以我先针对以上提出的两点制定了一些短期小目标。像我是一个比较需要仪式感的人,所以下面是几个我想到的可以帮助自己进入状态的方法。
一:坚持记手账
刚买了一个自己十分喜欢的手账,我准备每天都将自己的日计划,周计划和月计划清晰的记在上面,这样可以更一目了然的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手账同时还可以用来管理自己的工作进度和定量花销,之后在下个阶段开始时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在这之前我和好朋友还制定了惩罚机制,让他们来监督我是否按计划执行目标,所以他们可以在我未达到目标时对我做出惩罚。手账的大小最好可以方便随身携带,这样一旦脑海中出现了什么了不得的idea也可以马上记下,免得灵感跑掉。
二:坚持写影评
最近终于入手了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这张必看电影清单的海报,上面有一百部经典电影,每次看完一部电影之后将它撕下来,背面还有小惊喜。我计划每周看一部上面的电影,并写出影评。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和对电影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是克服懒惰,散漫以及拖延症的很好的方式。同时我会将影评上传到简书或是微信公众号上,跟大家分享的同时接受监督和惩罚。
三:用催眠的方式来将自己想象成一个游客或是一个活在自己剧本中的角色
不像记手账和写影评这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想要找回生活的激情还需要一些演技和自我催眠能力,而将自己想象成是一个游客是我让自己永远保持新鲜感的方式,这样我可以让自己心无杂念的去和这座城市产生交流。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丢弃先入为主的的主观判断,比如我原来可能会因为有些人事物不符合自己的三观或喜好就马上拒绝,但是现在我决定以一个探索未知的态度先去了解再做出判断。如果他们对我的人生或是写作是有帮助的话,那么即使他们和我不属于同一个世界和领域,我也可以用催眠来将自己想象成是在扮演自己写的某个剧本中的角色,而装作喜欢这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只是剧情需要而已,难说催眠不会产生作用呢?
写起来才发现要改变的地方有太多了,但是有些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方法,所以目前来说我要做的就是先把提出的这几点问题解决吧。改变也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希望我的二十九岁可以是“成年”的真正的开始。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吧。以后我也会陆续在简书上更新自我改变的心得,希望可以和那些跟我有同样问题的人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