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有人说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2月中旬回到深圳,开始了一个人的独居生活。那时候是兴奋的,也是不安的。
我为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而期待,但也为接下来要一个人面对生活琐碎而忧虑。
现在,算是度过了三个半月的独居生活。不得不承认,自己越来越喜欢这种状态。
年后回来的那天,看着室友留下来为数不多的东西,我一个人坐了很久 。然后在心里说,接下来的一个人生活,希望一切如愿。
几个月的时间里,处理掉一些东西,替换了一些东西。生活被我慢慢推向预期中的那个样子。
但人生哪能一直平平静静,总要有些起起伏伏给生活调调味。
三月底我准备回趟老家。临走的前一个晚上,处理邮件下班回家比较晚。
头发上的洗发水泡沫、身上刚抹的沐浴露还没有冲掉就跳闸停电,这种我一直觉得只有电视剧里才有的情节,恭喜我,发生在了我自己身上。
当然,我还能就着冷水完成后续步骤。但更惨的是手机显示电量不足百分之十,而我没有充电宝。
因为太晚,不好打扰房东阿姨,于是没有现金的我给第二天清晨的出行计划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幸运的是最后我被电脑拯救了,带着电量百分之二十几的手机赶上了回家的高铁。
除此之外,期间还有很多让人情绪崩溃的时刻。
可是那又怎样,学会一个人生活是一种必备能力。人的一生中,总需要有那么一段只有自己为伴的时光。
我其实原本蛮害怕一个人的。
小时候胆子小,晚上从这个房间横跨到另一个房间,都得找个大人陪着。大学的时候,害怕孤独,所以总想着有个伴一起。于是上课、吃饭、逛街都是成群结伴。刚出学校实习的时候,室友都是同学,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周末一起宅。
年少时总害怕不合群、被遗落,以为朋友多了路好走。于是为了合群而合群,马不停蹄地赶赴一场又一场的繁华与热闹。
那个时候的自己不觉得少了什么,也没有觉得哪里不对。但越长大越发现,无论在多少人的人群之中,内心世界里的我都是一个人。
现在回头去看那些所谓的合群时光,却发现错过了独处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成长机会。
如果把成长后的大把独处时光放在青春年少的时光里,当然会略显孤单。但这却是成长路上的一种常态,而享受独处已经成为当下自己的一种习惯。
就像现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加班,一个人买菜。
相比起做什么都要另一个人陪同,却浪费大把时间等人,我觉得一个人的独处生活会更舒服自在。
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看电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会点菜太多,老板怕自己吃不完?想上洗手间,又怕服务员来收桌?可能周围的人都是成双成对,只有自己形单影只?
其实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但我挺好奇,也许不久后的某个时间会去尝试一下。
不过我知道一个人逛街,一个人逛超市的感觉。并没有很凄凉,我倒觉得挺舒服自在的。
可以因为不喜欢这家的店名而选择下一家;逛累了可以随时转身回家,没买到心仪的东西,可以继续再逛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
在这个过程里,只要自己乐意,可以不用顾忌任何人的情绪,不用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只需要满足当下的那个自己。
一个人生活以后,目标方向感明确了很多,时间空间相对自由,生活也变得简单起来。
独处之后,愈加热爱读书,床头摆了厚厚的一摞,虽然有些还没看完。
喜欢就买下,想要就争取,讨厌就拒绝,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再勉强自己。
工作日早起做饭,上班处理客户问题,为了生活奔波。晚上下班回家,连上台灯音响、放上电台节目,然后慢悠悠地洗漱整理。
周六睡到自然醒,吃完早餐打扫卫生,看个电视剧电影或综艺然后准备午餐;下午收拾出门办要紧事,完了去公司加班处理邮件,然后傍晚买菜回家做饭。
周日除了窝在家码字折磨自己啥也不干。以前舍友在时,总觉得开着电脑敲敲打打会打扰也会被围观,于是干脆放弃。现在保证每周有更新,也尽可能的想要每周多更新。
平时是现实常态,周末是理想未来。
不知道怎样才算耐得住寂寞,但很喜欢现在的自己,也很喜欢这份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独处时光。
有人说,内向的人独处是充电,社交应酬是消耗能量;而外向的人社交应酬才是充电,独处是耗电。
我倒觉得独处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进行有效自我反省的一段时光。
我们需要和自己对话,通过这种对话,来认识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就像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人生需要独处的时刻,在独处中遇见最真实的自己,回归内心的安宁和本真。
也有人说独处时容易感觉孤独,而孤独会诱发坏情绪,然后如滚雪球般,负面情绪越来越多,最后把人压迫成精。简单说就是 “孤独寂寞,容易发神经。”
一个人的时候,虽然会被孤独感包围,但却更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思考自己。
一个人独处时,会找到最舒适的状态并自得其乐,感受到那一瞬间仿佛所有东西都是为自己准备的。
什么是独处?其真正意义又是什么?
“是一种独居处世的态度,是一种身心的自我调整,更是一种独立人格的体现。”这是百科所给出的解释。
被动选择下的孤独状态并不是独处,那是被动接受的一种负面情绪。真正的独处应该是一种客观而积极的的生活体验,是主动选择脱离外界干扰的一种生活方式。
詹宏志说独处比我们想像的难,也比我们想像的有力。
那些在独处时光中能饱满且有弹性的人,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往往会更有张力。
爱因斯坦曾说:“年轻时,我过着痛苦的独处生活。但当我成熟后,我发现独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当自己与外部世界间画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实现独处并享受一个人的孤独时,会发现同外界所描绘的“孤单寂寞冷”相比,生活反而变得更好了。
有趣的是生活本身。所以真正热爱生活,享受独处的人,那些别人眼中的孤独时光都会变得色彩斑斓。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大概是既能享受繁华,也能安顿一个人的时光。
希望我们都是。
——————————————————
文:柒安
图:插画作者:微博@木子担担
个人公众号:Seven-GuQiAn
关注有惊喜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