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大学2019秋季开学典礼上,著名产品人梁宁做了题为《成功不是干出来的,是活出来的》演讲,被深深触动着,本文是关于这篇演讲的感悟与思考。
一、入妄,就是失了平常心
演讲中,梁宁重新解读了《西游记》的故事。
抵达西天的唐僧发现只有自己经历了这一切,其他的悟空、八戒、沙僧都是他幻想出来的陪伴自己的、某一部分的自己。悟空是那个无所不能的高手,八戒代表人性中想偷懒、想退缩、想放松的一面,沙僧只是个闷头赶路的笨家伙。
很多时候,你内心里觉得自我是悟空,而他人眼里你只是个沙僧;你不自知,一心想做悟空能做的事,这就是入妄,拒绝承认现实,失了平常心。
我注视着“妄境”二字许久,想着,这或许是自己的常态。
以写文来说,我总是期待自己的文章更好些,希望有更多的阅读量、点赞数等;但其实水平就在那,虽然认真写也有一些可读性,而若说能有多好,却是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的。以一份不增长的写作能力去期待更多的成效,是一份不自量力,也是一种入妄。
再说阅读,感觉近期似乎将书读死了。我以“输出倒逼输入”来要求自己,只是最近想转变下风格,希望追求一份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向大咖们学习,比如樊登、比如秋叶,希望能围绕着问题去发挥读书的作用。却屡屡不成文,觉得自己回答问题没有讲到点上,有时是一份存货不多的感知:读书不够多,没有樊登老师回答书友时信手拈来的有理有据、洒脱自如,更缺乏秋叶大叔磅礴的知识体系。这些都是实情,并非妄自菲薄,我以着一份甚至不如沙僧的能力,却期待能完成悟空的业绩。
看到我喜欢的毕淑敏老师发出这段话,忽然意识到有一份人设入妄的感知。我可能对自己的期待比较高,这本没有错,但若将高期待渐渐打造成自己的预定人设,却是免不了的入妄。
更直观的入妄是对子女的期待。
网络流传段子:
他刚出生,我觉得可以将他培养成天才;
长大后,我觉得培养成普通人也不错;
后来,我觉得他不气死我就好了。
梁宁自称在妄境里呆了十年,从意气风发到被现实碾成渣。这大抵是被廹从妄境走出,因为退无可退,妄境破灭了。
何谓妄境?那些你意图达到的高点,努力拼命前往,最终却只能破镜反思的事件都是妄境里最常见的景象。
二、羞愧,带来能力升级
身处妄境,难道一定要等待现实打脸么?如何自觉自发地主动抽离?我以为解决之道该是脚踏实地地成为那位任劳任怨的沙僧。
梁宁却受人点拔:
“做一件让你觉得羞愧的事,坚持5年,你就能成功。
像这种自命不凡的人,辛苦和挫折都没有问题,最难受的是羞愧。
要想能力升级,就去面对自己最怕的事。”
居然是羞愧,在主动打脸中撕开妄境之伪。
短板理论盛行的时候,大家着急地补着短板;却被告知发挥长板优势才是更优解。于是,去做更擅长的事,然后将短板外包。这里却是让人面对自己最怕的事。
我一直有些疑虑,常常遵循着完善自身、改善劣势的想法。比如曾经怕写作文,去做了近八年的文秘,艰难中磨出了同事间“写文还不错”的认同,没有这八年,也没有如今自发的阅读写作。比如怵于人际交流,我转岗做销售。没有发挥长板,只是更注重补缺补漏,我承受着相应的后果,身上没有什么标签。有时,会疑虑这么做到底对不对?
梁宁给了我一份信心。如果自命不凡,那么辛苦与挫折的确不成问题,最难受的羞愧才是动力之源!这也可视为走出舒适圈的另一提法了。
羞愧啊,我其实对它还是有误解。一件事情成不成,我更关注是否符合身份认同、人设预定,要比之带来的实际收益更为地看重。我因此常常觉得自己是否重名胜于重利。原来,仅是羞愧作祟,我不过遵循自身期待,以努力地靠近那个更理想中的自己。
感谢梁宁,这一刻的解读,令我放下了纠结与困惑。
三、使命,日复一日活成自己的样子
梁宁说:“一个人成为的样子,不是他憋一口气冲出来的,而是他用自己的一辈子,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活出来的。”
唐僧为何能取得真经?九九八十一难,非凡人能抗到底,但唐僧做到了。途中,他绝望过、企求过,但他从不言弃。秉承一丝执念,唐僧坚持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一定要取得真经,不畏艰难险阻、不惧高山沙漠。
什么是使命?使命就是你怎么使你这条命!
为了一时成功,我们可能拼尽全力,委屈自己去努力、去拼搏,即便遍体鳞伤,也还期待功成名就后休养生息。但没有人可以日复一日地重复做不认同的自己。一天天地生存,一定有心甘情愿过日子的方式。
梁宁说,第一年成功的人会滔滔不绝地讲述那些关于成功的逻辑与经验;但第10年、第20年后依然成功的人只会告诉你,他的一年年是怎么活过来的。
“我是一个普通人,” 梁宁这么说,“我的使命就是讲述中国创新者的故事。”梁宁在演讲最后,期待现场听讲的得到学习者有一天能成为她故事中的主角。
梁宁讲完了,我却在屏幕外沉默。我在思考,我的使命又是什么?我第一时间想到了人生目标,想到了多年前老师曾经的谆谆教导,想到了在不同的成长课程、书籍中,关于目标、任务、计划的不同之处。
只是很遗憾,我依旧没有搜寻到自己的最终目标,即便每年我都写信给五年后的自己,即便每年都有不同的年度目标。但没有最终的人生目标,其实也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的使命。或者,直接说,这也是我的困惑了。
只是我毕竟也活了这么些年,我又是怎么活过来的?一天天地过日子,一年年地过新年,如果没有使命,那么未来我又打算怎么再继续地度过我的一生?如果问使命、问人生目标,显得太过高大上,那么我打算怎么使我这一条命?怎么过好余生每一天、每一年?日复一日,我将如何安置自己?如何培养、教育孩子?如何做好我的工作?写好我的文章?这样的问题是否更接地气些呢?
梁宁说,“什么样的生活,你心甘情愿日复一日地过?”
使命隐藏在日子里,隐身在每一天、每一年的重复里。也许你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太多的目标,但每日生存,你也终将渐渐活成你自己,独一无二的你!
樊登每日读书,讲书给天下读书人,这是他的活法。秋叶在武汉大学做教授,创办秋叶商学院引导职场人提升能力,这是他的活法。梁宁选择观察、讲述中国的创新者,这是她的活法。而我,选择持续阅读、写作,提升自己,这是我的活法。
这一刻,忽然想起易仁永澄老师说的“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又或者流传已久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唐僧的使命是取得真经,出发前就下定决心不到西天不回头,但是能不能顺利抵达、会不会中途夭折,却没有放在心上。我相信樊登、秋叶、梁宁年轻时未必能这么明确看清楚自己的末来,认清自己一生的使命。但路总要先迈出去,一天天、一年年走着,渐渐地清晰、坚定自己的方向、选择和使命。
所以,作为“普通人”的梁宁、作为普通人的你我,先走出妄境,再面向自己的羞愧,最后渐渐地找到自己一生的使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