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工作马上就要转正了。作为公司品牌广告产品团队的一员,今天来写一写品牌广告的一些产品与技术的概念与逻辑。
基础概念:
对于互联网广告,简单的讲可以分为买方、卖方、交易平台三种主要角色。
一般情况下,买方对应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卖方对应能够承载广告曝光的相应媒体或具备联系这些媒体的广告代理公司;交易平台就是对应买方、卖方需求,达成交易的广告平台。至于我所在的公司,自己既是广告曝光的媒体,同时自己也承载着广告交易平台的业务。
谈到品牌广告,其本质上属于战略性的广告;广告主的主要诉求则在于能够给消费者尽可能深的品牌形象。品牌广告更多的注重创意与灵感,追求标新立异的形式。带给消费者的,可能不是直接的订单转化,而更多的偏向于长尾效应的后续转化;
交易过程
下面来讲一讲品牌广告交易的过程。
首先我们媒体方产品经理会向销售、代理公司提供不同广告产品的产品说明书,简称 SK;在 SK 中,商业产品经理(ADPM)会详细描述每一个广告位的广告展示逻辑、对广告素材的规格要求以及产品的库存量;(库存:可以用来展示广告的设备或机会数量)
销售在了解到每个产品的特征后,就会去寻找相关的客户来投放广告了。当客户准备好素材后,便通过广告投放系统来向媒体投放广告。
而在这个过程中,广告投放系统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
一般来看,广告投放过程主要会完成这样几件事:
流量预估——>库存分配——>人群定向——>在线投放——>广告展示
大致流程如下图所示:
从广告投放系统来看,品牌广告投放的实质就是对于媒体手中拥有的流量的分配问题。
每分每秒的不同请求,对应着随时都可能动态变化的库存。另一方面,每一个广告主对于投放的用户人群也有自己的定义。流量分配越精准的广告平台,对库存的利用率也就越高。比如品牌广告主常见的需求就有:人群定向、地域定向、时间定向、频次控制。
举个例子,A 商家希望将自己的广告投放给北京市的年龄在25—30岁的女性用户,同时 B 商家希望将自己的广告投放给北京市的20——30岁的全部用户。可以看到,这两个商家想要投放的目标人群是有重合的。那么对于这部分重合的用户,他们该展示A 商家还是 B 商家的广告呢?这就是最典型的流量分配问题。
广告位的每一次曝光,在服务器后台看,都会经历这么几个过程:
真实流量——>定向过滤——>频次控制——>流量平滑控制——>流量的分配——>真实曝光
在实际投放过程中,流量的分配、库存的预估是一个需要不断通过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来完善的数据模型。这里边既有实时在线数据的反馈上报,也有离线数据的收集与校正。具体的技术逻辑,作为产品经理,我就不详述了。
在线广告与离线广告
在品牌广告投放过程中,由于一些广告位的自身特质,我们将广告位分为「在线广告」与「离线广告」。
在线广告是指,每一次用户设备发起广告请求后,服务端会返回广告展示的内容,进而客户端再展示广告。
常见的在线广告位有 Banner、焦点图、信息流、完成页、前贴片等。在线广告的优点在于其实时请求实时展示的特性,投放后台可以根据实时的数据来控制每个素材的展现机会,做到对流量的精准控制。缺点则是用户设备必须联网才能够展现广告。
离线广告则指,每一次用户设备在联网时发起广告请求,服务端返回广告内容,但广告的展示要等到用户下一次去触发广告展现逻辑。
离线广告的特性是当次请求,下次展示,一般适用于对广告展现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广告位。其优点是即使用户设备并没有连接网络,但只要上一次成功拉取过广告信息,那么用户此次就仍能够成功看到广告。对应的,其缺点则是一般很难做到对流量的精准控制。容易出现广告投放不达标或超量投放的问题。
曝光监测
对于品牌广告主来说,每一个广告究竟产生了多少的有效曝光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而广告展示媒体多数情况下也是会有自己对于广告曝光的打点计数的。但这样一来,媒体自己就既成为了裁判员,同时又充当了运动员的角色,所以在这个时候,广告主就会选择引入一些第三方广告监测公司来对广告的真实曝光进行监测。
国内常见的第三方监测公司有:秒针、Admaster、DoubleClick、TalkingData等。
第三方监测公司一般监测PV与UV数据,通过预置入监测 SDK 并在广告曝光时调用其监测 API 来传输曝光数据。
监测过程中对于UV的认定,业界一般以IDFA(iOS 用户标识)、Android ID、MAC、Android Advertising ID(AAID)为主。对于 PV 的认定,则以对指定曝光链接的访问次数为准。
在实际广告投放时,由于第三方公司与媒体的数据库可能不一致,所以对于监测数据会产生一定的 GAP值。多数情况下,5%—10%以内的 GAP 是可以得到客户的认可的。
对于承接广告业务的媒体而言,引入第三方监测的优点在于可以提升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但与之对应的缺点则是会向第三方监测公司暴露自己的数据。所以一般情况下,媒体也会选择一些行业内有威信的监测公司来完成曝光监测的接入工作;对于一些小公司,开展此类业务则比较困难。
碎碎念
转行做商业产品经理已经半年了,现在负责的业务和自己之前的客户端业务几乎完全不同。从对互联网广告一无所知,到现在基本摸明白了互联网品牌广告的相关概念,最大的感受还是在于「产品经理要做终身学习者」
互联网的形态在不断变化,用户需求在不断变化,业务在不断更替。PM一旦稍有恍惚,就可能会错过让业务和自身能力快速增长的机会。
今天在这里写了下互联网品牌广告的相关概念与行业规则,也是对自己半年来工作的简单回顾与小结。广告业务相较于互联网来说,里边的概念与玩法还有很多。自己17年的个人目标,也是争取成为公司品牌广告产品团队中的中坚力量,熟知行业规则与技术逻辑。做一个好的 ADPM。
等过一阵子又有学习到新东西时,再来这里继续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