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物质文化需要变成了美好生活需要,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更高的追求。
那何为美好生活?
前几天,看了王丰老师的“大势观澜2018·无问彷徨”,一个课前测验,面对四只不同类型的瓷碗,说出你喜欢的类型,然后便是根据选择做出的对未来的一个预测。
无关乎问题是否准确,而在于个人的判断基于个人的情趣,反过来其情趣影响了个人的眼光甚至是行为,从而影响深远。
想到这,那人对美好生活的评判标准便显得十分重要了。
今天便趁着有时间,看了一遍今年先生讲的“三度修炼与企业发展”,基本是按照新修订的《三度修炼》大纲,重温了一遍和君商学院的文化。
去年入学商学院前,已经听过一次,当时也是受到吸引和感触,一步步去了解和走进,在今年即将毕业时,再听一次的时候,又有了些许不同。
回头看着这一年,固然听课时的兴奋还历历在目,可内容剩的已然不多,唯独留下的是若隐若现的文化烙印。
你问我是什么文化,可能我绞尽脑汁,也难以说明白,这也是我希望重温一遍的原因。
说不明,可它却已经影响了我,包括以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隐隐有个东西会牵动着,坦然,从容,连色彩都不一样了。
入学前,要求必读的数目,必看的影视,我便深深记住了“有目标,沉住气,踏实干”。
跌倒的地方更容易让人产生感触,所以当在一个地方摔了很多次,还没想明白,遇到这句话时通透的感觉,可想而知。
元朗送给成才的那句话,让我引以为戒;至于三多,便化为了这九个字。
纵使商学院文化的主旨是一系列,当时深刻记住的只有这一句,走过太多的坑希望不要再走了。
一年下来,《春暖花开》中的事迹也慢慢发生在身边,除了入学时阅读过,一年学习中并没有过多强调商学院的文化。
现在重温,原来发现它融在了一年的学习和活动之中,潜移默化。
说了这么多,它到底是什么?唯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有真实的感受,务须多言。
正如先生最后所言,写在书上的都只是形式,阅完即焚;落在行动,融在思想,才是真知。
近期又开始招A6了,那篇必读我只看了前面的引言,蓝血十杰的精神和A6精神,便明白,既然学完了,就要用行动化在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