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 晴
今天观看了一个小品《洗脚》,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让人笑声不断,啼笑皆非的同时使人热泪盈眶,深受教益。。。。。。
镜头一 : 一位小学生回家认真落实老师布置的家庭劳动作业,打来一盆水给自己的爸爸洗脚。年轻的爸爸以为儿子给自己洗脚是为了想要玩具,但在听了“这是我们老师留的作业,回家后给父亲洗脚,你得配合!”、“爸,你感动不感动啊?”、“爸,以后我会经常给你洗脚。我们老师说了,当儿女的一定要孝顺!知道吗?”儿子的一番话后,他立马起身不让儿子再洗了,对儿子说:“30年了,我从来没给你的爷爷洗过一次脚,今天我也要把这个作业做了!”他要去为30年没洗过脚的爸爸-------孩子的爷爷洗脚。
体会一 ------儿子洗脚的行为和一番言语让这位年轻的爸爸深受感动,良知发现:小学生的儿子就知道孝顺自己,以后还要经常地为自己洗脚。而自己对孩子的爷爷呢?30年了,没尽过一次孝,连儿子都不如,何其羞耻与惭愧呢!这是儿子教育了年轻的爸爸!同时又让我感叹:现在的家庭太忽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了!而我们的学校重视对孩子的做人品质的培养又让人赞叹,它弥补了这个家庭教育的不足!
镜头二:年轻的爸爸去给孩子的爷爷洗脚,却遭到爷爷的误会,再三的阻挠 。
这时候,小姑子也回家了。父女俩都不相信他,都还以为他犯了罪或是得了重病回来要钱 。逼得年轻的儿子哭丧着脸顺着他们的意思说:“我是得完绝症以后,犯了罪!我得罪谁啦!” (哈哈!)
被逼无奈之下,只好向老爸道出实情:被自己儿子感动,30年没照顾过您 ,我太不孝顺了!今天我就是想回来给您洗一下脚,尽尽自己的孝! 老爸听了儿子心声之后,瞬间感动流泪 ,主动搬过水盆让儿子洗。
体会二-----这一节是小品的精彩之处,高潮部分。
潘长江扮演的老爸说话幽默风趣,对儿子的误会话语句句都是笑点:“是不是无霾太大,你走错路了!”“你回家给爸揉个肩,从我这儿拿走3000;你回家给我捶个背,我替你交了一年物业费;今天要给我洗脚,洗完之后准没好啊!你看看(地面),这家伙连汤带水的,这洗完之后不得给我要个三万五万的!”“那不是洗脚盆,那是聚宝盆!”“儿子,你太厉害了,你咋知道我把钱藏鞋里了?”等等。
从这些逗笑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老一辈的育子方法:对待孩子只会溺爱,他要星星就不敢给月亮,造成了孩子一味地索取,成为可怕又可恨的啃老族。没有一点教育方法可言。
当儿子向老爸道出时情后,说:爸,其实,我真的挺爱你的!就是不知道怎样表达。从儿子的话语中,可以看出父子俩平时的沟通太少,虽是至亲,却不懂得怎样去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如果换成一个注重亲子交流、家庭教育的家庭,我想一定会是另一番的景象,也就不会出现父子俩那么多笑料抖出的误会了。
一边洗,父子俩一边说话 ,当老爸说到“当父母的,最怕的不是儿女回家要钱,最怕的是天天见不到儿女。人老了,事少了,如果儿女再远了,剩下的只有孤独。”时,小品里面台下的观众和我都潸然泪下。这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父母老年之后,好多都成为了“空巢”老人,他们的晚年怎么度过呢?
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都有自己的小家庭要照顾。儿女们有的远在国外,有的离父母较近。住得近的要好一些,可以方便随时照顾父母。但是儿女要是没孝心的,那就要另当别论,老年后的父母就如小品中老爸所说-----剩下的只有孤独了。
由此联想到我的父母,现在也是“空巢老人”,农村老家偌大的院子里只剩下老爸和老妈孤零零的两位老人,还好他们相依相偎,彼此做伴。每周我和哥哥基本上都要带上些营养品,回家探望父母,为他们做顿饭、打扫卫生、洗洗涮涮、唠唠嗑,虽然我们上班、居住不在他们身边,但他们精神上没感到那么孤独。
古稀之年的父母,他们不再需要什么,满脑子装的都是儿女,他们时时刻刻爱着自己的儿女!而我们做儿女的难道就不能腾出一小部分“空间”,装下我们的父母吗?爱家庭,爱父母,请从此刻做起!
镜头三:当老爸接着说“你30年没给爸洗脚算啥啊?爸都60年没给你爷爷。。。。。。 ”话还没说完,忽然停住了,老爸想到了自己的爸爸,起身端起水盆去给孙子的老爷洗脚。
体会三-----年轻爸爸回家洗脚的行为也使老爸感动其中。凡是真善美的东西,人人都崇尚。即使是作恶多端的人,他的心里都会有一把是非美丑的衡量的尺子。小学生儿子行为影响年轻爸爸深受感动,进而效仿;年轻爸爸又带动老爸受教其中,让洗脚行为一连串的传递。
看似平常的洗脚行为却是真善美的化身,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中华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家庭都要一代一代地去传承和发扬光大!
《洗脚》从身边的小事着眼,让观众在开怀欢笑之中受到触动和教益,好小品,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