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人在当时处境中,像漩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在这个社会里。或者说,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价值观的形成、生活习惯的养成都是这个社会或者说自己所处的小圈子灌输而成的。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们出生的时候,都是白纸一张,一个没装系统的干净的电脑主机。所有的一切认知和概念,性格和心情,自我的意识,都是后天世界灌输而成。
那么,倘若这个世界最初的社会意识就是错的呢?那岂不是代代相误,人人皆错?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待人接物、认知自我的准则。以下统称为做人的原则。那么在意识到本文前面这个问题之后,再来思考我们自己做人的原则。在我们自身看来,完全契合自我的这些原则一定正确吗?即使抛开是否正确这个话题不谈,因为很多人是不考虑自我行为是否正确这个命题,而只关心是否符合自身利益,那么我们的做人的原则就一定符合我们自身的利益吗?还是说,我们在自我未曾察觉的过程中,被灌输了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就是“我就应该采取这种做人的原则”。
如果要对现有的原则进行怀疑,要评价它的对错,就需要一个正确的标准。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呢?这个很难用语言来定义。不仅仅是因为语言是要靠人来理解的,而且即使读者能够达到一定的理解和认知高度,也难以避免由于对相同文字的不同理解而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更何况,那些用语言来定义正理的人,他本身的认知也不一定正确。
佛家讲“澈见自心”。但自心也不一定对。基督教讲“信即是得救”。但是信什么东西,又是文字表述,我们去读去理解到的东西又不一定对。
什么都不一定对。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此心何处安放?如此引申下去,又是一长串悖论。正如有句话:“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这句话本身是否是一个真理,便是一个悖论。
现在把这个悖论引出来,或者说把这个悖论再说一遍,便是希望有一天,能够得到解读。或者说,希望每一个看到这个悖论的人,都能够沉下心来,认真地审视自我,审视那些自己认为一定正确的事务或者观念。它们一定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