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善良的人总是被欺负?”
我很多次听过或被问过,这个哀怨满腹的问题。
后来,每次给不同的人解答这个问题时,我都会回想一个场景,来酝酿、组织一下思路。
1.
你也来构建一下这个简单的场景:我60岁的母上,拎着锄头走上前,一杆子把地头那个,对她骂骂咧咧的40来岁汉子抡翻在地。
一个可以商议的矛盾,当对面的汉子用恶毒谩骂的方式来回应的时候,我母上给了他上了最醒神的一课。
当母上轻描淡写讲出她的壮举时,我们兄弟姐妹都替她担心捏汗,母上却说了一句:“担心啥,谁还能比你老妈更有分寸?”
我母上是心地特别软的人,看不得人受穷受苦。村上的穷苦人家,少有人理睬同情,她却总是去周济,虽然只是送几棵菜,帮人家孩子缝制新衣这样的小事。
我母上也是很有分寸的人:一句话噎住不可一世的村支书,一把手夺过集市上醉鬼的刀,一耳光扇瘪了欺负我家老人的街头恶婆子……
2.
我们再来构建另一个场景:捧着一束花的小姑娘,献花给谁能被视为善良?
她可以把花献给老师、朋友、生病的家人、烈士的陵墓,或是视察街道的官员,但这些都不会给她善良之名。
然而,当她把花献给街头拾荒乞讨的穷汉呢?
同样是小姑娘献出了一束花,表达一种爱心,这两种场景的差别是什么?
3.
带着问题我们再看鲜花的小姑娘,如果把爱心当做是一种力场,在第一种场景下,这种爱心的力场或是弱势地攀附、仰视,或是对等的表达。而只有在第二种场景下,这爱心的力场,才是一种优势的施予,小姑娘也才能因此被称为“善良”。
由此看来,虽然我们都是在模糊地运用“善良”这一词汇,但是我们一直有着清晰的约定俗成的界定。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把这一界定给清晰地表征出来。
“善”是什么:“善”是有节制地运用优势的力量。
4.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佛家劝诫很深刻地点明了善恶之间的转化——恶魔收敛了暴力即刻便有了佛性。若是佛滥用了恶力呢?它也就成了恶魔。
我们通常会误以为善恶是世界的二元,然而,当善恶转化,即恶魔放下屠刀的那一刹,它的对立面又是什么呢?
是屠刀下等待被宰割或不被宰割的无力众生。
所以,世界对立的二元不是善与恶,而是有力与无力。
有力而节制即是善。
有力而滥用即是恶。
无力者,枉论善恶。
无力也有若干分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叫软弱,它和善良有着最相似的外表。当然,它们是可以区分的,那就是,善良是一种选择。
所以,为什么善良的人总是被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