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的力量
《道德经》中说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全天下最温柔,最柔弱的东西,方能驾驭天下最为坚硬的事物。
生命的智慧便在于柔,温柔,柔和看似是虚弱,实则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
在老子看来,天底下最柔弱的事物中,往往蕴藏着最伟大的能量。
这种能量,即使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力量,也无法阻挡。
诚然,山顶的石因微风而洞穿,海边的沙因流水而消解,坚固的冰因暖阳而融化。
人生亦是如此,若是遇到坚不可摧之物,试着另辟蹊径,以“柔”待之。
《道德经》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道德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柔”这个字。通常想起它的时候,好像稀泥一滩,没什么筋骨的模样。但细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一支木头削成的矛,看来还是蛮有力度和进攻性的
记得早年当医学生的时候,一天课上先生问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为好?”学生齐声回答:“当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说:“错了。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清调得柔和一些,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
柔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拨弩长,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柔是内在的原则和外在的弹性充满和谐的统一,柔是虚怀若谷的谦逊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一个人的心如若不柔,所有对外在柔和形式的摹仿和操练,都是沙上楼阁。
只有成长了自己的心,才会在不经意之间,收获了柔。
真正的柔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1.允许一切的发生
那么世间最柔的力量是什么呢?
允许一切发生是人世间最温柔的力量,
允许一切发生,接纳生命的全部。
木心曾三次被捕入狱,住潮湿的防空洞,床板用手就能刮出水。
尽管身心饱受摧残,他却在纸上画出琴键,弹奏贝多芬和巴赫。
提起杨绛先生,有人说,她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最美好的姿态。
对于物质名利,她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面对一生的黑暗曲折,她始终坚定内心,只管做好自己的事;
有关外界的是非评判,她只回应一句:“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而正是这样的不争,不理,不解释,才让她在诸多困扰中,始终专注自持,在安静中找到了自己的生活节奏。
杨绛晚年,女儿和丈夫相继离世,她没有日日哭诉,而是静静整理钱钟书留下来的手稿笔记,90多岁出版质朴动人的回忆录《我们仨》。
诗佛”王维,出生于贵族,二十一岁时就得到皇家举荐,后又高中状元,是长安城里风光无两的才子。
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担任太乐丞期间,因彩排“黄狮子舞”时犯了忌讳,被毫不留情地贬到偏远之地,做起了粮仓管理员。
一夜间,从世人瞩目,到无名小卒,内心自是无限憋屈,但他没有怨恨,而是径直赴任,恪尽职守。
后来,妻子怀孕了,他以为终于等来了峰回路转,怎知,妻子难产,胎儿夭折,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在那个冬天永远离开了他。
此时的王维,若做出任何崩溃之举,哪怕仅仅是愤怒,世人都能体谅,但他没有。
他平静地接受了“一切失去”,在独自疗伤中成为了著名的田园诗人,无人超越。
面对生命的无常,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接受变化。
压力大的时候,允许自己崩溃和脆弱;
想拒绝的时候,允许自己大声地回绝;
身心疲惫之时,允许自己调整和放空……
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和接受。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遇见什么,由老天而定,但选择什么,由自己而定。
2.允许自己做自己,也允许别人做别人。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为我何求。”
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允许二字,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
有时候,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你不能让别人按照你的想法生活。
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平常心对待每一段关系,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你觉得值就好。
记得有一段话很火:
当你修为越来越高时,你会开始真正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
没有好坏,没有对错,只是处在不同的能量频率中,显化出不同的状态。
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了不同的语言和行为。
明白到了这一点,你就会生出真正的爱和慈悲,也就会接纳、包容、善待。
3.勿在别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强求别人。
康德曾说,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这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就如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所有的人都有着各自的偏好与生活方式,不存在高低,更没有什么对错。
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不同,允许别人做别人才是最清醒的活法。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你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
不论全世界所有人怎么看,你都不该因此打乱自己的节奏。
人活在世上,没办法令所有人满意。
不理解你的人,你再怎么解释他也会曲解你,继续批评你;
真正的柔,因势而变。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大师,向大师请教为人处世之道,大师便给他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中,有两个身强力壮的青年人,二人一巧一愚。
两人奉命在一块土地上挖井找水,很快便都挖了数米深,却都丝毫没有出水的迹象。
愚者继续在原地掘井,而巧者则换了个地方重新开始。
最终,愚者通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水源,不断地更换地点的巧者则一无所获。
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
“我懂了,做人应该持之以恒,不能朝三暮四,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大师只是笑笑,开始讲第二个故事:
还是这两个青年人,与上一次不同的是,这个故事中,巧者在经过数次的尝试后,终于在一个地方找到了水源。
愚者由于一直在原地埋头苦干,结果最终也没有找到水源。
听罢,年轻人有些迟疑地说:
“您的意思是,人应该不断地尝试新事物,而非顽固不变,执迷不悟?”
大师仍然只是笑笑,继续讲故事。
在第三个故事中,二人都竭尽全力,但无论愚者挖得多深,巧者换了多少个地方,最终他们都没有找到水源。
年轻人疑惑起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大师从容地回答道:
“因为这块土地根本就没有水。生活便是如此,没有一成不变的处世规则,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
《盐铁论》有言: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真正的柔,包容万物。
老子的老师常摐曾给老子讲过“舌存齿亡”的道理:
柔软的舌头能够在老人的口中活动自如,而坚硬的牙齿却经不住岁月的磨合。
事实证明,“柔”比刚具有更强大的力量,乃是待人处事的常胜之法。
如果你越来越冷漠,你以为你成长了,但其实没有。长大应该是变温柔,对全世界都温柔。成熟,是对很多事物都能放下,都能慈悲,愿以善眼望世界。”
王阳明在平定了“宁王之乱”后,反被诬陷与宁王勾结。
武宗半信半疑,就派人围住了王阳明在江西的官署。
不明就里的士兵们在官署门前辱骂他与宁王勾结,还贪污了宁王府的大部分家产。
面对寻衅,王阳明不急不恼。反之,他始终态度温和,对将士嘘寒问暖。
当时已入冬,他就动员城里的居民回乡,将房屋腾出来给士兵住,以免其受冻;同时遍贴告示,希望当地居民多加照顾背井离乡的士兵。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将士们又羞愧又感动,开始认可王阳明,进而停止了滋事扰乱行为。
《黄石公记》中说:“柔能克刚,弱能制胜。”
世事繁杂,若遭遇恶意或无礼,硬碰硬的方式,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矛盾愈演愈烈,甚至酿成悲剧。
前不久有个新闻。
在停车场,因车主车速过快,险些撞到保安。保安气不过大骂,而车主也不依不饶,双方从动嘴发展到动手。
在情绪失控下,保安用刀捅伤了车主,以致其不治身亡,而保安等待的,也将是法律的制裁。
面对冲突,一味地拍案而起发脾气,绝非智者所为。
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说:“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自他横,明月照大江。”
以柔克刚,不是软弱,不是退却,恰恰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叶嘉莹说过:“现在好多人都以强者为德,夫妻、朋友、吵架、你凶,我比你还要凶恶,都以为自己要做一个强者才是最好的,我小时侯学习的不是如此,弱德是一种德,需要坚强地持守。”
无论有多么艰苦,叶嘉莹都守住了自己,不以暴还暴,始终坚守修养,“我的一生不是很顺利,有很多坎坷,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一个弱者。”
人生于世,柔以待人,柔以行事,自能修得内心强大,坦然地与生活和解、拥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
译文:
最高的智慧和品德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万物而不争,水处于众人最不愿去的地方,这是它最接近道的品性。它处于的是行善之地;人心也要像深水一样静水流深,要宁静致远,要善于沉淀;与人相处时、给人东西时、对人有恩德时要像水一样平等仁爱,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说话也要像潮水一样“潮信”,讲信用,要言善信;政治清明像水一样公平公正清廉,要政善治,政清如水;为人做事要像水一样有多种多样的本事却又做事专一,奔流向海;处事智慧也像水一样,懂得寻找时机,该动则动,该静则静,该隐则隐,该绕行则绕行。所以像水一样有善利不争的品性,也就没有忧愁烦恼。
如果概括咱们的民族精神,四个字一组的话,排在前三位的一定是这三个:“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滋养万物,任何人没有水就没有办法生活,善于成就别人,同时也成就自己!这不就是双赢的含义吗?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不就是双赢的含义吗?没有水,人类连生存都生存不下去,你说哪一个人类最早的文明不是在水边发源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文明,非洲的尼罗河文明,我们的黄河和长江文明,你说哪一个人类最早文明不是在水边发展的?
天之道利而不害。水的特性也是天道的特性
善利万物,不浮躁,又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在这里,老子表面上说的是水,但实际上说的是好的领导者。
有人问,这样的领导现实生活中有吗?
我要说,不仅有,还很多。比如我们寄东西常用的顺丰快递的老板,自己没有一分钱贷款,没有一分钱风险资金,不打广告,就靠自己白手起家,将顺丰打造成为中国快递第一品牌,企业养活了二十万名员工,这叫“善利万物”;另外,我们寄东西,可能都会通过顺丰,甚至春节期间寄东西都能寄出,这也是“善利万物”。还有,这位领导者非常低调,当他的企业把整个华南市场都占领之后,深圳市政府的领导到北京开会时,才知道深圳有这么一个企业,还是个龙头企业。
为什么顺丰这个企业的发展这么好?我觉得跟主要领导者的境界有关,在主要领导者的带领下,整个顺丰的领导层都非常低调。比如,有人去找顺丰的老板谈事,找了半天才发现蹲在墙角吃盒饭的那个人就是老板;老板有时候还会随意到一个门店去上班,早晨跟大家一起扛包,而员工甚至都不知道这个人就是老板。
老子在后文讲管理层时说,最高境界的管理层是“太上,下知有之”。员工知道有这位领导,但也仅仅知道而已。员工只要按照规则做事就行了,领导不会没事儿就干预你。一个政策定下来,员工自然去做就可以了。所以,我觉得顺丰的领导者是一个明白道的人。明白了道的结果是免掉了好多不必要的干扰,能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
居善地:这不是说你要住在最低的地方,或者处在人类最卑微的地方,而是说你要保持一种谦卑的心态,跟别人来往的时候总能尊重别人,顾及别人的感受,对任何事不要勉强别人。你能保持这种心态的话,不给人带来压力与威胁,这就是居处善于卑下。居善地”的意思是,水有这样的品性,它把自己的位置放得非常低。
我曾经念过一篇评论《红楼梦》的文章,他说,贾宝玉为什么总是受女孩子欢迎呢?因为贾宝玉有一个特色,跟一般人都不一样的,叫做“自视甚卑”。一般人都是“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有什么样的优点。贾宝玉不一样,他自视甚卑,他总觉得自己这个也不够,那个也不好,总觉得自己有各种问题;所以自然就表现出很谦虚的态度,会赢得别人的欢迎。
比如宋朝的范仲淹。曾经有风水先生找了一块风水特别好的地,想把它送给范仲淹,说如果范家用这块地来做祖坟的话,能世代出大官。但是范仲淹说,只是自己家里世代出大官,哪里比得上国家人才辈出更有益?所以他把这块地买下来,盖了座文庙,供天下的学子在这儿读书,让大家借着好风水,取得好成绩,将来做国家栋梁。
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但在境界上却达到了很高的位置,这是真正的“居善地”。
“心善渊”。“渊”是特别深的潭,是地势非常低的水。老子说心要像深渊一样。深渊的特点就是看上去是空的,但它下面还是有水的。老子说,悟道人的心就是这种状态,看上去空,但内里却有很深邃的思想。
孔子曾经拜访老子,老子劝过他一句话“良贾深藏若虚--一个好商人,把他好的货品收藏得很好,好像自己什么都没有一样。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你如果没有好好收藏,可能引起别人觊觎,甚至骗、偷、抢都可能出现,那不是给自己带来困扰吗?所以真正有修养的人能够沉潜深刻,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展示自己的想法。注意这个“必要的时候”。这就是心思善于深沉。
接着两点是谈到跟别人来往应该如何--行动如何,言谈如何。
这就是第三点。施与善于相爱,跟别人来往总是可以帮助别人,就像水一样,总是给人方便,让人补充营养,保持清洁,而万物得到水才能生存发展。
“与善仁”。“与”就是给予。我们在给别人东西的时候,哪怕是对别人有好处有恩德的时候,千万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如果我们的态度是不仁的,不管我们对别人的好处多大,恩德多广,最后恐怕也要反目成仇。你看见水了吧,不管谁口渴,喝它时候态度都是一样的;脸多脏,到水边洗的时候都是一视同仁的,我们也应该这样嘛,与善仁。
陶渊明做官的时候,家里边小孩没人照料,小孩太多了,请个仆人照料自己的小孩,给儿子写个字条,告诉自己的儿子,“此亦人子也,亦善遇之”。这也是人家的儿子。你不要用这种呼三喝四的这种指手画脚的态度去对待他,你要好好地待他。你看我们现在很多人稍有了一点位置,就趾高气扬的样子,吃个饭,对这服务员也粗口相向。见得多了你就觉得像这种有平等的人格的人是非常值得人敬佩的。苏东坡不也一样吗?“我上可陪玉皇大帝”——我跟玉皇大帝在一块,我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卑贱。我跟这些贩夫走卒农夫乞丐在一块,我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高贵,所以像这个就属于我们所说的一种像水一样的态度,与善仁。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事情,比如说有一次我看到过一件事是一家人对簿公堂,姐弟三人对簿公堂。姐姐上来就说,你看我的弟弟妹妹多不像话,他们原来在农村,我把他们弄到城里来的,我给他们找工作,给他们买房子,现在竟然到法庭来告我,忘恩负义。弟弟妹妹怎么讲?你看我这姐姐对我们什么态度,简直比对奴隶的态度都不如,你是给人做了一些事情,可是你这种态度是导致这个结果的关键。所以我们经常说某个人忘恩负义,忘恩负义固然不对,可是恩人是不是也得琢磨一下自己有没有问题,比如我对你有恩,每次一见面我就提醒你,你小子注意,我对你恩德如天,恩大如天,你不能忘了,你忘了就是忘恩负义,你忘了你就不是人了,你每次见面都这样提醒他,他不烦死你才怪。所以我们说与善仁,于是我们大家想到周恩来说的《道德经》里边最精彩的部分,大家回想一下,不就是这样的一个原则吗?这样一种智慧,“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与善仁。
然后在言论方面怎么样呢?言善信,言谈善于检证。“信”就是“真”,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样才能检证你说的话。水总是反映出实情的。古代用铜镜来看自己的长相,但是铜镜不便宜,一般人买不起,怎么办呢?取一盆水,让水保持平静,然后你就可以照见须眉。
咱们中国人喜欢拿什么东西作为讲信用的代表和象征呢?潮水。你看钱塘潮,到那几天就来了,非常讲信用。“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不是中国古代女性对我们男性不讲信用的吐槽吗?
言善信:水所制造的声音,像瀑布的冲击声、河水的流动声、海浪的拍岸声,都是配合客观的地理形势与水本身的力量而发出的,没有虚张声势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可以得到事实的验证。
第六十三章里边的这句话:“轻诺,必寡信。”
什么时候涨潮、什么时候退潮真的是有准儿的,不是胡乱来的,这叫“信”。又比如说教育孩子,孩子会观察您的一言一行;您有什么样的行为,孩子就会学习什么样的行为。所以,作为家长,您做事一定要有准儿。
古代有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讲的是曾子的孩子看到妈妈要去市场上买东西,非要跟着去。他妈妈说:“你在家好好待着,等我回来就把咱家的猪杀了,给你做肉吃。”孩子一听,很开心,就不再闹了,乖乖在家等着。等曾子的妻子买东西回来,一看,我的天,这场面可大了——曾子把家里的猪捆起来了,正准备宰猪。
曾子的妻子急了,说我刚才逗孩子玩呢,就为让他不跟着去,骗他呢。曾子说,我们不能骗孩子,孩子是跟父母学的,你现在骗他,他就不相信你了。等到将来你再教育他,他都认为你是骗他的。这样失信于孩子,就没法继续教育他了。所以,这头猪今天必须杀。于是当天晚上孩子就吃上了香喷喷的猪肉。
接着两点是提到“政”(政务)和“事”(事物)了。还
咱们中国人喜欢用四个字来表达对好的政治好的政府的期许,这四个字就叫“政清如水”。一、水代表着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嘛。二、水代表着激浊扬清,把水里边的污浊去掉变得清廉嘛,世风也应该有这种清廉之风,官场也应该如此,所以顾炎武先生认为,就是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顾炎武,顾炎武先生认为这激浊扬清就是政治的第一要义——要清廉。
所以大家琢磨一下,脑子里边想一下——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只有四个字,大家有没有看到,两个字的偏旁都是三点水!法律这个法的三点水代表了公平公正。因为法字原来的写法非常难写,是一个这边是个三点水,那边是个独角兽,代表正义,有什么邪恶的东西就拿角去顶。后来把那个字改了,去,也可以去除邪恶,可是三点水不能动,公平公正,这是它的要义。而且依法治国的治,大家注意只能用“水治”,你不能用“刀制”,制度的制不是带个“立刀”嘛,你不能用那个刀制。依法治国就用治。它的出处就在这,政善治,政清如水。
第十五章里边有一句话叫“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怎么样才能让污浊停止,变得清澈清晰,你看后边这四个字讲得多好——“静之徐清”。静下来,安静下来,宁静下来,它就慢慢地变得清澈清晰了。这就像我们拿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装上一杯浑浊的水,你不用化学手段的话,你怎么样让这水清澈?你别动它,你放在那儿,让它慢慢地沉淀。过一会儿污浊沉到下面,上面不就清澈了吗?“静之徐清”——我们的人生不都像这开着盖的装着水的水杯吗?哪怕落了几粒灰尘,你老摇晃它,静不下来;老摇晃它,整个杯子永远都是浑浊的。所以我们要有定力,要学会沉淀。想要拥有远大的智慧吗?那就宁静以致远。我们现在的确是生活在一个浮躁的时代浮躁,急躁,暴躁,狂躁,这种现象我们经常都见得到。所以我们会说任何人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都谈不上智慧。所以我们要自己学会静,静之徐清。读书不仅是让我们安静的一个好的方式方法,它也是让我们获得智慧的一种好的方式与方法。所以大家看第四十五章,“清静为天下正”。
“事善能”,意思是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特别有本领。
能”就是才干、才智的意思。比如水可以冲刷污垢,水可以载舟行舟,现在水还可以用来发电,等等。“能”,也可以理解为善于蓄积能量。水的力量一旦发出来,能把石头都漂起来;再坚固的城池,大水都能将其冲垮。
事善能。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具备跟水一样各种各样的能力,因为人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性的动物,你看自然界里边很多动物刚出生就会跑了,它们族群的那点本事学学就会了,就可以谋生了。人行吗?十月怀胎。出生那么长的时间,还得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照顾。可是恰恰就是这个时间好像是无用的时间,却给了学习最好的机会。哪怕是以后你从学校出来工作也应该如此,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向社会、向书本、向课堂、向实践、向他人不断地学习,增强自己的才干能力和本事。古人讲我们的才华就像那箭头一样,我们学习就像弓弩一样,“才如箭镞,学如弓弩”——你没这个弓,你把箭头磨那么利,你这也射不出去,也无法发挥作用。所以通过学习让我们增长自己各种各样的能力才干和本事。包括通过事情的磨练,让我们事善能。就像水一样,你看水的本事是多种多样的,人也应该如此,这样才能给我们人生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在上面纵横驰骋。所以说到这个事的意义,我不给大家往高了说,我给大家往低了说。大家想一下,价值的“值”字怎么写呢?人站直了才有价值,没有本事,没有才干,没有能力,为了一点小事,我们都得卑躬屈膝去求人,活得那么卑微,谁瞧得上我们。老师也罢,家长也罢,我觉得说的一句话最有道理:“不是我督促你们学习,是为了让你以后活得不那么卑微。”
动善时,行动善于待时。这可以说把前面六点总括起来了,任何一个行动都能够掌握时机,依时而行。譬如水在冬天结冰了,夏天融解了,你把它煮沸的话,它变成气体了,所以它有三态--固体、液体、气体,但要看时机。它不会说夏天到了,但是我还是要结冰;冬天到了,我就是要融解。它不会违背时势的,它的任何行动都按照实际的状况去发展,由此充分表现处世的智慧。
它会随着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这句话的意思是水的行动都会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变化,考虑到时机是否成熟再去做相适应的事。
老子讲的这些品性,其实都是非常高明的做事法则;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品性体悟透了,您做事就会知道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如何因势利导、因形而变。
比如水在杯子里面,只要杯子是圆的,水就成圆形;杯子是方的,水就成方形。同样的,水在湖里面、河里面、海里面,都随着各种情况而调整,没有说我非要保持什么形状不可,非要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不可。这代表做任何事都能够顺势而行,随形而化,按照容器的形状而调整变化,能方能圆。
从水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的是: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你要向像水一样去适应环境。
如果你不能改变别人,你就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如果你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你就得改变看待事情的态度。庄子眼里,只有这样才是达到了逍遥境界的人。
动善时”,行动起来要善于根据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状态。
动善时”:在农业社会当然比较单纯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而今天这个时代还是可以衡量,任何行动能不能配合大的形势以及个人对时机的判断,要设法依时而行。这个“时”对道家很重要,对儒家可能更重要了。因为在《孟子》书里面谈到四种圣人,最重要的是孔子所代表的那一种,叫做“圣之时者也”-圣人里面最讲究时宜的:该清高就清高,该随顺就随顺,该负责就负责,要配合各种情况而表现出来。
以上是水的七种善:
第一种、第二种是你如何自处,所谓的居善地,心善渊,你要自己负责,代表你要谦虚,不执着,进行修炼。
接着第三种、第四种是与善仁,言善信,就是跟别人来往的时候,前者是行动,后者是言谈。行动的时候,先不要损人利己,你还可以进一步对别人有所帮助。
夫唯不争,故无尤。”这话的意思是,因为您不去为自己争夺利益,所以您不会犯错误。无尤”,至少你要做到没有人责怪你。
在反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很多落马的官员都是特别有领导才能的。他们本来可以做一个非常好的领导者,不断成长,造福百姓。但是他们有私心,慢慢地开始在工作中为自己捞取利益,最后走上腐败的道路,这就是为自己争了。如果您不为自己争,您会不断地向上走,造福的人也越多,这是多好的事。可是有的人就是放不下这点儿私心,最后出问题了。
我们普通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道理,在生活中,就会成为一个特别受欢迎的人。
想想您所争的东西,过一百年还在吗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争,争名分,争利益,争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想想您所争的东西,再过一百年它还在吗?我们都不一定能活过一百年,一百年以后它在不在又怎么样?所以不用争。
《道德经》的核心就是,形和名都是我们自己设定的,您把它放下以后,会觉得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从容地轻装前进,心里不再有纠结,事情也会做得更好。所以,老子讲的是一个非常高明的生活法则、生活智慧。
水的特征:
1.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这是说明水性至洁。
表面看,虽能藏垢纳污,其实它的本质,水净沙明晶莹透剔,毕竟是至净至刚,而不为外物所污染。
2.孔子的观水,却以它“逝者如斯夫”的前进,来说明虽是不断地过去,却具有永恒的“不舍昼夜”的勇迈古今的精神。
3.、水是最会掌握机会的,水是懂得迂回弯曲的。
该静的时候静——在湖里的时候;该动的时候动——在小溪在河里的时候;过不去的地方怎么办?——我绕过去,用迂回的方式奔向自己的目标。你说人生不也是一样吗?有多少逾越不了的障碍,我们都得懂得迂回,但是目标方向不变,可是这个方式方法,要懂得这样的迂回的前进的方法。因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如此,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它不可能成为一条直线。这个世界上我前边说了根本就没有直线。
4.在政治家眼里,水代表广大的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感慨。
5.古往今来,中国文化中有太多关于水的哲理。
有滴水穿石的坚持,有逆水行舟的勇气,也有高山流水的诗意与美好。
增加内容:“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还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吗?没有,拿什么容器装就什么样,随方就圆的,这是外表。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是本质。所以道家讲的弱,它只是让人学会示弱,根本不是让你成为一个弱者。要你不断地积蓄力量,真的时机到的时候,发挥作用的时候,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石头怎么样?水滴尚且石穿,我坚持。金属怎么样?你看现在切割金属用的最主要的工具之一不还依然是水刀吗?达到一定速度的时候非常锋利,况且你给它一个动力,它非常持续。所以老子说你看到了吧,这些东西外表是柔弱的,可是内部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这也是道家讲的弱的真正的指向和目标。这个指向和目标叫什么?不用我们概括,他自己都说出来了,大家看第三十六章,这五个字不就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个概括——“柔弱胜刚强”。柔弱是外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迷惑敌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才是本质;柔弱胜刚强,是一种善于胜利的方式和手段。所以我们把这一章概括,不能概括叫“善弱”,而应该叫“善胜”。
第三十六章前面这两句话,时机没到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出来,妄自张扬,炫耀,喊口号顶什么用?“鱼不可脱于渊”。人也罢国也罢,力量是有边界的,权力也是有边界的。要知道边界。我们都像一条鱼一样,要了解边界,不要老想着在这张扬炫耀,往高跳。你看我跳了多高,什么时候我们跳到岸上的时候,那么脱于渊了,那就自寻死路了。“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个国家最锋利最尖端的武装力量,就像宝剑一样,一把明晃晃的剑不在剑鞘里放着,你时时刻刻拔出来威胁别人,别人的反应就是要把你这把剑折断。而且老在那炫耀,人家也就找到了解决你的方法,对付你的方法。“鱼不可以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柔弱胜刚强“。
整个文件可以参考简书《上善若水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