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儿子今年4岁半了,小小的他是那么期待新年的仪式感。
新年临近时一再要求我给他买鞭炮,陪我去超市办年货对他来说简直是莫大的幸福。从超市回到家赶紧把我买好的干果、瓜子糖用盘子摆起来,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上。
向来只爱看动画片的儿子,把欢乐中国人、开门大吉等电视节目理解成春晚,一本正经的坐在沙发前看起来,一边看一边高兴的拍起小手。
大年三十,包完饺子,儿子就迫不及待地从自己的零钱包里扣出几个硬币,给我和老公一人发了个红包。睡觉前要求把新衣服拿出来放在床边,晚上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兴奋的在被窝里翻来覆去的扑腾。
初一回奶奶家,小家伙同样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爷爷奶奶每人发了个红包,虽然只是几个硬币,还是把老俩口乐坏了。唯一的遗憾是没带孩子去逛庙会,得空一定给补上。
(二)
看着小家伙如此浓厚的仪式感,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过得那些新年。
在农村,过了腊月二十三就是年了。村子里充满了热闹的气氛,馋了一年的我们吃着老妈卷了猪油的发面烙饼,和甜甜的芝麻糖,那种幸福简直无以言表。
二十四会帮老妈大扫除,扫去一年的灰尘和霉运,打扫完毕后的农家小院顿时干净整洁了不少。因为家里人多,每年二十五老妈就开始做馒头了,先做一些豆沙包、萝卜丝包、粉条包,最后才会做白面馒头和漂亮的花馍。
蒸馒头的时间一般是持续一两天,最后家里的大筐小筛都装上了老妈做的各式各样的馒头、包子。有时候做出的馒头或者包子卖相不好,老妈还会点一柱香在神前嘀嘀咕咕的祈祷一番。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要把过年吃的菜和肉拿到井台上去洗,井台上霎时间就热闹起来啦。大家开心的洗着,讨论着一年的收成,计划着来年的打算,幸福和喜悦的笑声传遍了半条街。
洗刷完后在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锅开始煮肉,空气中飘来丝丝缕缕的肉香,馋得我们直流口水。我们在院子放花炮,过家家,时不时的吸着鼻子循着肉香味跑到煮肉的大锅前,希望大人们能偷偷的分给我们一块肉吃。
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写春联,老爸的毛笔字写的好,村里好多人家都会拿起大红颜色的对联纸到家里央求老爸帮他们写春联。
这时候老爸就会分一些小对联给我练手。比如:米缸、面缸上需要贴上“满”,是为了祈求来年的丰收,衣柜上需要贴“新衣满箱”,树木上要贴上“树木兴旺”,井台上要贴上“泉清水旺”,牛圈里要贴上“牛羊满群”,就连家里的平板车上也要贴上“出入平安”。
这些小对联展现了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对世间万物最原始,最质朴的感情。
农历二十八的时候就该贴对联了,先用把往年的旧对联撕下来,然后用浆糊刷在墙上,把新写的对联贴上去。贴完对联的小院看起来喜气洋洋,宛如穿上新衣的二八少女,年味愈加浓厚了。
(三)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早早的吃完饺子,守在电视机旁等待着赵忠祥和倪萍为大家拜年。大年初一放完鞭炮吃完饺子,老妈领着我们开始挨家挨户给宗族里长辈磕头拜年。
我们也学着老妈的样子毕恭毕敬的给长辈们磕头,长辈会发一些糖果,并说一些好好学习,快快长高之类的吉祥话。条件好一些的长辈会给3角或者5角的压岁钱,平日里鲜少有零花钱的我们,就像穷小子突然发了一笔横财,乐的嘴都要咧到耳朵根啦。
我们总想偷偷的把压岁钱藏起来,可是基本难逃老妈的火眼金睛,结果还没捂热,就以交学为由,被母亲收缴了。接下来的几天里,会跟着母亲去姥姥舅舅,七大姑八大姨家,收到的压岁钱同样也是难逃被收缴的命运。
晃着晃着,年就过完了,我们再眼巴巴的盼望着下一个新年的到来。
现在我们时常感叹一年比一年没有年味,只是我们成人过年时的心境不同。孩子的世界永远都是年味浓浓,喜气洋洋。
愿每一个春节千里迢迢归家的游子,都能卸下身心的疲惫。如孩童般天真烂漫,用心去品味每一个新年,期待每一份喜悦和感动,感受每一份亲情和爱。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