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莫提默·J·艾德勒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如何阅读一本书》外,还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来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帮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的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
>关于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自1940年问世以来,在西方广受好评,重版多次,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不论什么时候读,都不得不叹服作者对阅读用心之深,视野之广。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都可以少走冤枉路。
豆瓣评分:8.5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这本书的目标人群是阅读的人或想要成为阅读的人。
这里所谓“阅读的人”,是指今天仍然习惯于从书写文字中汲取大量资讯,以增进对世界了解的人。新时代的传播媒体如:电视,为我们提供生动的影像信息,还能在为我们提供资讯的同时节省我们的时间,那是不是说读书这件事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必要了?
恰恰相反,现代媒体正以压倒性的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因为它太精心设计了,使得思想形同没有需要了。你不需要面对困难或努力就很容易整理出“自己”的思绪,就像数学运算,敲进电脑就立刻得到了答案。想想小时候,家乡的条条道道通向哪里,一闭眼脑海里就有一张清晰的线路图。现在都习惯了电子导航,不用再记复杂的路标,哪里转向哪里停,全听它的,倘若哪天失灵了,明明离家只有五分钟车程的你,也会显得手足无措。这就是信息洪流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不需要你再思考了。
1、主动阅读
对于阅读来说,这是一件越主动收效越好的事情。
读者不是一种沟通的接收器,不是什么都不需要做,就“接受”对方卖力“给予”的讯息,他虽然是“接受”方,但这个角色更像是棒球赛中的捕手,作家投手将讯息“球”“发送”了出去,读者捕手需要主动的去“接受”,把这个概念往前推,捕手的艺术在于接住任何球的技巧,同样,阅读的艺术在于尽可能的掌握住每一种讯息的技巧。
只有当捕手和投手密切合作时才会成功,而成功的沟通就发生在作者想要传递的观点刚好被读者掌握时。
那么主动阅读包含哪些条件呢?
首先在于这个人的阅读更主动;
其次在于他在阅读中的每一种活动都参与了更多的技巧。
2、阅读的目标
当你在阅读时,你的头脑于书本之间可能会产生两种关系:
- 阅读的资讯从头到尾你都明白,那你获得的只是资讯;
- 你并不完全了解这本书。
针对第二点你该怎么办 ?
向别人请教 ?还是理解不了的就直接放弃 ?
上述的哪种都不是真正的阅读。
只有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要读这本书,并且只凭内心的力量把模糊的概念玩味到理解为止,这才是真正阅读的唯一方式。
说了这么多,那么阅读的阅读的意义在哪里呢?
其实我们可以根据阅读的目的来将阅读的区分成两种不同的意义:一、信息的内容一下子就能融汇贯通,即:为我们增加资讯;二、内容水平较高,这种阅读能增进阅读者的理解力。
3、阅读就是学习
吸收资讯是一种学习,了解以前不了解的事也是一种学习。但前者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只运用了记忆,靠这种方法读书的人,我们称他们为“书呆子”,懂得太广,却不通。第二种学习经历了一个被启发的过程,就是懂得了去理解,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与其他事情之间有什么关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