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记忆

扬场

布谷声声催收麦。芒种前后,就算是住在县城,早上也能听到一声声布谷鸟的叫声。那一声声“布谷,布谷,麦熟,麦熟”的声音,勾起了我尘封多年的麦收记忆。

到了麦收时节,乡村里的学校总要放假,称之为“麦假”,十天左右,或长或短,记不太清了。

因为乡村学校的老师多是民办教师,都还有地,有时候也会让自己的学生去帮帮忙,尤其是家住在学校的老师。我记忆中就帮老师搬过几次煤球。

上小学时年纪小,收麦子的时候,能帮上忙的就是“撒要子了”,就是将一种草编的绳子顺着麦地提前摆好,好让大人把割下来的麦子放上去,然后再打成捆,这样就比较容易搬动,放到车上拉回打麦场上。

打成捆的麦子拉到打麦场上以后,就会垛起来,然后找一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把麦子散放在麦场上晾晒。

待到后半晌,麦穗晒干得好像要自己炸出来一样,就用牲口拉着石碾子一遍一遍地碾,这是最原始的脱粒方式。

碾场收麦往往要持续好长时间。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在晒场里看场,看场的人都是家里的男劳力,小孩子也跟着瞎起哄,缠着也要一起看场。

那时候,每到晚上喝完汤,总见三三两两的人影从村里走向村西或村南的晒场。没有其他事情做,大家就聚在一起“拉呱”。“拉呱”这样的知识型活动,往往是经验和阅历丰富的人的专利。

这时候,最会“拉呱”的人身旁总会围上一群我们这样的忠实听众。许多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都是靠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传下来的。

除了看场,放羊的时候也是最喜欢跟着村里最会“拉呱”的那几位年长者。当然,他们比不上村里“说书的”,但这就是身边的故事专家,什么时候想听什么时候听。

况且每一次村里来了说书的,都要挨家挨户收粮食、凑份子,那时候家里都没什么钱,粮食就是通用货币。

记得好多紧俏商品都能用粮食换。每到村里传来“换西瓜”的叫卖声时,总有家庭主妇提着少半袋麦子从家里出来。或者是先买瓜后拿麦子。

用石碾子碾完的麦子,就被分成了两层,上层的是麦秸,要用三股大叉把它们悉数挑起来,垛到一边,就是麦秸垛。当然,勤劳的农民回头还要再细心地清点一遍,尽量做到颗粒归仓。

下面的一层就是麦粒,当然大部分还是掺杂着麦糠的麦粒,中间也有许多枝枝叉叉的短小麦秸。这些就需要通过扬场把它们分开。

扬场可是个技术活。首先,扬场要看天时,就是等风来,借助风力把麦粒和麦糠、麦秸、麦壳等杂物分离出来。风太小了不行,吹不动杂物,太大了也不行,会把麦粒也吹走。这就要求扬场的男劳力,把握好时机,同时通过抛洒麦粒的高度来进行调节。

扬场是最好看的时节。男劳力站在麦堆上风口,用特有的木锨铲起混合杂物的麦粒,用力抛向空中,成一道斜长的分布图,在落向地面的过程中,重的麦粒近乎垂直地落下,轻的麦糠麦壳就被风吹向距离麦粒下风向不远处。

这时候,家里的女主人往往站在下风口,拿一把扫帚,带草帽或扎头巾,跟着男劳力扬麦粒的节奏,用扫帚沿着落下来的麦粒堆,轻轻地把麦穗头、麦秸等重一点的杂物,扫到一边,间或还要用耙子搂一搂,尽可能让留下的麦粒更干净些。我们这里把女主人干的这活儿叫“打落子”。

扬完场,黄澄澄的麦粒就要装袋了,有的还需要在打麦场上堆放晾晒几天,等到全部麦子都打完再拉到家里入囤归仓。

因为夏天多雨,天气又多变,所以常常有半夜雷电交加起来盖塑料布的事情。或者正在碾场,亦或是扬场,突然下起雨来,来不及收起来的麦子就被雨水浇了。所以,打完场不久,场院里就长出来许多青青的麦苗,那是打场遗留在土里的麦子发芽了。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那时候还有一个任务,也可以说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拾麦穗。甚至还规定了每人开学要上交的斤数,二斤三斤不等。

现在想来,兴许是老师布置的特色作业,顺便教育我们要热爱劳动、珍惜粮食、颗粒归仓。也有可能那时候麦子就是一学期的学费吧!那时候,农民家里最珍贵的就是粮食。

如今,麦收都是机械化了,几亩地使用联合收割机,几十分钟就收完了。麦秸直接撒到地里当肥料,麦粒放到铺了塑料布的农用三马车上,拉到家里入仓,或者直接拉到粮食收购站卖掉,家里的粮仓也省了。

现在的农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地里干活的劳力大部分还是父辈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就算是有年轻一点的,也是出不去远门,只能在家门口工作,或者干脆多流转一些土地,搞家庭农场的。

只不过,再往下年轻一点的,目前看很少有下地干活的了。就算是地地道道农村娃,估计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

没有了打麦场,碾子,三股叉,耙子,木锨等农具,躺在杂物间时间久了,也都成了民俗老物件了。想必未来也少有后辈认识了。

没有了粮仓,农民自己都要买面买馍,春节要贴的春联,“粮食满囤谷满仓”也不知道要贴到哪儿了?

我的乡愁,我的麦收记忆,也只能在这些文字里找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175评论 5 4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674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151评论 0 32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597评论 1 26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505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69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5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1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2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1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14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28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12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1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48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28评论 2 34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772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蜗牛儿 每年过了芒种,父母总要操持着回老家,因为要收麦子了。老家里还有七八亩的地,每年都是一季玉米一季小麦,我...
    蜗牛儿阅读 1,086评论 10 25
  • 麦收记忆 (2009-05-31 17:44:05) 一个多月前的清明节,回家乡扫墓时,两边麦田还是郁郁青青碧波荡...
    晴鹤563阅读 318评论 0 1
  • 这些年来,每到麦收,我心里总像是有人揪了一把,那是痛苦的记忆。麦收那几天,就像是在炼狱里一样,度日如年。 天不亮,...
    路福阅读 775评论 16 19
  • 今年的麦收季节刚刚过去。 现在的麦收季节已经不能和记忆中的麦收季节相提并论了。 我得承认,我不是一个好的农民的孩子...
    南极雪北极冰阅读 940评论 5 5
  • 记得小时候,小满的节气过后不久,就快端午了,这个时节,就是割麦子的时候。 昨天随老虎队骑行淅河马鞍山,沿途乡村,却...
    付强_阅读 638评论 6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