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大宝情绪大爆发,嚎啕大哭――“你不是我妈妈!我没有这样的妈妈!我的妈妈对我好,我要以前的妈妈!”这些字眼,时隔20个小时再写,还是句句戳心啊!
当时的我真的有点傻眼,她从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我意识到【孩子越是情绪激烈的时候,越需要我】,所以马上恢复镇定。
我想要拥抱她,她挣脱了,我还是试图抱着她,她在我怀里从挣脱到接受这样的身体接触。发生的这一切,不知哪个是情绪爆发点,但是此时此刻,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她的当下需要我,我要静静地陪着她,等待她的负面情绪流淌开来,疏导出去】。
我站着拥抱她,她侧身对着我,我感受她此刻很【愤怒】,【委屈】,【伤心】。慢慢地,我搂着她坐在我的腿上,紧紧地,我想让她把头靠过来,她没有,没有关系,至少,此刻,她愿意坐在我的腿上,她不再挣脱。
【孩子越是挣脱,其实越是需要拥抱】,这种肢体的接触,是重新建立连接的【良药】。而【每一次情绪来临,都是培养情商的契机】,这句话来自于《情商养育》课程,不知道为什么,对这句话特别印象深刻,可能潜意识里对情商的培养特别看重。而且生活中,也很留意这种契机。
从歇斯里底的喊叫,伤心欲绝的哭诉,到抽抽嗒嗒的哭泣,再到安静平和的坐在我身边,大概不到5、6分钟时间。这是我意料之中的事。
情绪来临,只需要给她一个出口,流淌出去了就好了。情绪不能压抑,会攻击内部薄弱器官,而且被压制的情绪还会再伺机寻找出口。
那么,孩子当时说的那些话,虽然听起来很让人伤心,但是我知道,孩子在发泄情绪,她说的那些话,不是针对我这个人,是针对刚才发生的某件事。也是在提醒我一些信息,我要看到行为背后的原因。这个原因需要在情绪过后再找机会了解。
这清晰的思路,源自于不断的学习,通过育儿课程和育儿书籍,以及一次次的实践,才能做到。所以,【以孩子为师】,做了妈妈以后,才真正地成长了。
“哭出来了,感受是不是好一些了?”看到大宝情绪回复平静以后,我试着问她,她点点头。“那可以去玩手工了吗?”她又点点头。我先起身,她跟着出来,我们开始愉快地做起未完成的手工。
互动间隙,我问她:“你觉得刚才妈妈哪个地方做得让你特别伤心?”她告诉我――是因为我没有好好听她讲话,还和她争论。“那妈妈以后好好听你说好吗?”她很愉快地笑了。回忆起她说的一件事情,当时她表现出很生气,但是没想到内心是这么地【委屈】和【没有安全感】。或许这不是根本原因,或许是平时对她的陪伴和关注不够,而积压太多的负面情绪。我也不得而知。
孩子的情绪是在提醒我们什么?我经常这样问问自己。反思自己,改变自己,孩子自然改变。
今天早上起来,明显感觉到发大宝的状态跟以往不一样――笑呵呵,而且和我特别亲近,还主动和我开玩笑。我想,这应该是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吧!看得出来,她感受到了,不论自己的情绪是好是坏,都会被接纳,都会被爱,那种【安全感】由内而外散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