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酒亦无故事,有电影足矣!)
第一次看《E.T外星人》的时候,我极其兴奋地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朋友,怕他们接受不了E.T“前卫”的造型,故而我在后面加了一句自己的解读“这是一个童话故事。”
因为《E.T.》的故事太简单了。不过就是小男孩艾略奥特救助了不小心被遗落在地球上的外星人。据说这部电影在筹划时本来想策划成外星人胁迫一家人的故事,与八十年代流行的外星人故事相差无几。后来导演斯皮尔伯格想起自己十四岁时爸妈分开,自己常常幻想有一个外星人们陪伴他,于是故事就发生了巨变。
电影中小男孩艾略奥特和导演一样,刚刚经历爸妈分开,可导演没有让自己的孤单重现。而是让艾略奥特实现了自己小时候的愿望--一个外星人向他伸出食指。于是地球小男孩和外星人建立起了生命共同体。E.T.难受,艾略奥特难受,E.T.生病,艾略奥特生病……他们互相陪伴,互相治愈,一段美好的故事就此产生。
所以,当我再次将《E.T.》翻出来看时,注意到之前从未注意到的一个小细节,妈妈在给女儿讲睡前故事时,这样说到:
“她说只要小孩子相信童话,她就会变好!”
“你相信童话吗?快说你相信!”(妈妈极其兴奋)
“相信,相信!”(小女儿急于表态)
“相信你就拍拍手!”(妈妈语调上升)
再看时,我也不禁鼓掌--
谁又能不相信童话呢?它或许不像自己的幼儿时期一样,总在你面前晃荡。可它又确确实实在那里,像一个烙印,恒留于人们心间,只要轻轻拨动,就足以撩动心弦。毕竟,哪一个人不是读着童话故事长大的呢?在《E.T.》中,小主人公艾略奥特有着如水一般纯净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随着剧情的变换而变换;当他听到E.T.一次一次呼唤“home,home……”时,眼睛里的不舍与担忧;当他与E.T.飞上月亮时,他眼里满是快乐;当他以为E.T.死去时,眼神里满满的泪水……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同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去爱的。就像很多成年人的童年时期一样,看到一条狗一只猫,心中总会在不觉中浮现一种柔情与爱来。只不过,成年了,琐事太多,还未等它出现,已然湮灭。童话,本不应该仅仅只存在于孩子们心里。
最会拍外星人的斯皮尔伯格将科技与童话完美结合,创造出了一部老少咸宜的“迪士尼没有拍出的最好的迪士尼电影。”一举拿下最受英国儿童欢迎的电影第二名,最适合全家一起看的电影第一名……(类似这样的奖项还有很多)E.T.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走进很多人的心里,连成人也不例外。
不然怎么会有很多人将艾略特骑着自行车飞过泛着清亮的月球的画面奉为经典呢?这不正是所有人孩提时最普遍的想象吗?------总有一天,我会飞到天上,和云彩作伴。孩提时大都有打怪兽的英雄梦,飞行梦,所以当这些镜头出现时,每个成年人都不禁欢呼“啊,我小时候也这么幻想过”……只不过人在长大时,就渐渐忘记了。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在《梦想家彼得》的序里写到“忘了我们伟大的儿童文学传统,为成年人写本关于儿童文学传统,用的是儿童也能理解的语言。”斯皮尔伯格很好地运用了儿童语言创造了一个童话故事,幸运的是这个故事并没有被寄身于儿童动画片系列中安静度日,而是给很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带来很多快乐。而且这种趋势现在似乎也成了一种流行,电影院里再也不属于专属成年人了。近些年电影院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合家欢电影,特别是迪士尼动画和皮克斯动画,在动画的基础上带给了成年人更多思考的空间,如《寻梦环游记》《飞屋环游记》《玩具总动员》等等……
不过,回头去看,《E.T.》绝对不逊色于现在的任何一部抱有这样期望的电影。
电影中最后小黄菊在E.T.恢复生命体征时也瞬间开放,好像有点点阳光闪耀它身,生命不止,美好不歇,故事完美结束。孩童欢呼,成年人更应起立致敬。因为这一份曾经的幻想与永存心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