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永远都可以更幸福
你有没有在实现一个重要目标后,却没有感受到你预期的喜悦?
我们从小就会有目标,“如果得到了那个,我就可以感到幸福”,“如果我考上了好的大学,我以后就好了”,但是我们只会在那一刹那感到开心,或者是一段时间感觉还可以,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又会变得感觉不到幸福,感觉之前取得的成功没什么,还是不知道怎么才能让自己感到幸福。
要成功就必须以经历痛苦为代价吗?这个说法我无法赞同,也无法接受“令人沮丧的状况就是生活的必然”的说法。
幸福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定义幸福?
你会怎样定义幸福?
今天看了《幸福的方法》这本书,看了第一部分,书中有提到幸福可以定义为“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快乐属于现在的美好时光,属于当下的利益;意义则来自于目标,一种未来的利益。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幸福是一种情绪,却又与“快乐”、“好运”、“兴奋”不同,它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要记得“让自己更幸福”应该是我们终生追求的目标。可以把其他的各种目标理解为追求这个终极目标途中的小障碍,小关卡。
我们需要追求幸福,不是说我们需要一直保持一个高涨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起伏,但是会在整体上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快乐是常态,而痛苦只是一段小插曲。
四种汉堡模型,四种人生模式
享乐主义型——为现在而活
“及时行乐,逃避痛苦”,注重眼前的快乐,却忽视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任何负面后果。只认为过程很重要,只在乎现在的享受,不考虑之后的后果。
忙碌奔波型——为未来而活
这种人认为此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痛苦的过程是获得未来幸福的必由之路。他们习惯去关注更远大的目标,却不在意当下的感受,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只看结果而无视过程,他们感受不到过程的重要性。
虚无主义型——沉迷于过去而放弃现在和未来,被过去的阴影所笼罩
对生命丧失希望和欲望,他们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同时放弃了过程和结果,对自己的生活已经麻木无感了。
感悟幸福型
生活幸福的人,不但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的过去和现在,自己经常处于哪一个或者哪两个象限?
从“忙碌奔波性”转变为“感悟幸福型”,并不代表做的更少或是热忱减少,它的意义在于将正确的事情做得更好,即那些对现在和未来都有益处的事情。
从“享乐主义型”转变成“感悟幸福型”,快乐也不会减少,不同的是,要学会适当地享乐而不是无止境地放纵。
可操作的小方法
为了让我们更让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我们可以每天记下5件值得感恩的事。
每晚睡觉前,将一天中值得感恩的事情记录下来(至少五件),这个过程会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同时让精神和身体得到放松。
记录的事情可大可小,从品尝到一个新菜品到与与朋友聊微信,从日常工作任务到一个有意思的想法,你都可以写下来。
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会更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刻,而不会把它们当成是理所当然,也就会更容易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