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教语文的,整天和汉字打交道,按理说应习以为常了中文的美,但,仍然常常被它令人窒息的美所震撼。收集了一些,分享给简友。
如果你不是中国人
你将永远体会不到
“天涯”是怎样的一种距离
“断肠”是怎样的一种相思
“醉卧”是怎么的一种生态
也体会不到同样是水
为何有时“绿如蓝”
有时却“碧于天”
更加体会不到有一种“愁”
叫做“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一种“喜”叫做“漫卷诗书喜欲狂”
有一种“怒”叫做“怒发冲冠”
有一种“悲”叫做“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有一种“叹”叫做“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同样的,你亦将永远不会懂得
“江南”不止是一个笼统的地域名
“扬州”也不止是一座城名
“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更不止是一座楼名......
还有,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一句话,读的重音不同,意思可能会差了春夏秋冬一整年。
冬天冷的时候,
能穿多少就穿多少;
夏天热的时候,
能穿多少就穿多少。
再看,中文里,一个“我”衍生出的称呼:
皇上用朕、孤,皇后用本宫、臣妾,
皇太后用哀家,百姓用鄙人、草民。
老人用老夫,青年用小生,
和尚用贫僧,道士用贫道。
尼姑用贫尼,
神仙用本神,本仙君。
豪放的说洒家,
婉约的说不才。
男的还可用爷,
女的也可用老娘。
男女都能用本宝宝,
女的还能说本仙女。
来看:一排永远写不工整的汉字
厂下广卞廿士十一卉半与本二上旦上
二本与半卉一十士廿卞广下厂下广卞
廿士十一卉半与本二上旦上二本与半
卉一十士廿卞广下厂下广卞廿士十一卉
半与本二上旦上二本与半卉一十士
廿卞广下厂下广卞廿士十一卉一十士
二上旦上二本与半卉一十士廿卞
下厂广下广卞廿士十
嗯,还有整齐的同旁诗、同旁联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写了首同旁诗《戏题》,一句诗中的每个字都用相同的偏旁或者部首组成,整首诗整齐而美:
逍遥近边道,憩息慰惫懑。
晴晖时晦明,谑语谐谠论。
草莱荒蒙茏,室屋壅尘坌。
僮仆侍逼侧,泾渭清浊混。
除了同旁诗整齐划一,同旁对联不仅整齐,意思还对仗工整,内涵丰富,又点题。
远近通达道
进退返逍遥
湛江港清波滚滚
渤海湾浊浪滔滔
不过,牛人的同旁诗,遇上大神的回文诗,估计也只能甘拜下风了。
宋代的李禺写了首回文诗《两相思》,正读是思妻,倒读就变成了思夫,就问你服不服?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
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
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
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
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
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
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
水隔山遥望眼枯。
唉,一首诗读出两个意思,已经让人膜拜了,可是,清朝时朱杏孙曾填过一首《虞美人》,倒读也是《虞美人》,而且可以变为回文的七律。
孤楼绮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虽换了韵,仍合《虞美人》词牌的格律: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绮楼孤。
这首词改了标点,又可以成为一首七律回文诗:
孤楼绮梦寒灯隔,
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
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
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
近黄昏月映帘红。
要把这首七律去倒读,不也是一首合乎格律的通顺的七律吗?
红帘映月昏黄近,
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
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
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
隔灯寒梦绮楼孤。
如果你不是中国人,
你将永远体会不到中文的美,
所幸,我们都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