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游王家辿,是在国庆节。重游王家辿,则是深冬。深冬的王家辿,别有一番风味儿。
早上七点多出发,九点多就到了施家沟。施家沟位于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和王家辿村、东齐村、西顶村、黄庙沟村、张家沟村、狐尾沟村并称为鹤壁鹤山区古村落的“北斗七星”。房子大多依山势而建,石磨、石磙、石桌等物随处可见。四下望,一方空石窗,一扇剥落的木门,一段残垣断壁,一檐青瓦,在参差的石屋石墙背景的衬托下,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到了施家沟,是一定要参观李家大院的。李家大院就建在村旁山间的平地上,依山势而存,是鹤壁市规模最大的四合院落古建筑群。靠近石桥的是南坪一号院。一号院大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巨大的青色磐石旗杆方座,据说,在清朝,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考入国子监深造的贡生家里才可以设立旗杆方座。从一号院到六号院,依次为李家的几个儿子及其家眷居住。虽然院落年久失修,显得破败,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院落规模中想象到几百年前李家人丁兴旺红火热闹的生活场景。
养晦楼是李家屯兵之地,驻扎保安团所用。这是一座两层八米高的石楼,楼顶已经坍塌。站在二楼墙体上远眺,碧蓝的天空下,民房随散落在山腰上,红瓦石墙高低有致,一派祥和安宁。
离开施家沟,我们沿山路前行,一会儿就到了西顶小镇。将车子停在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上(说是小广场,其实也就是山顶上的一小块平地,有几个健身器材而已),我们先参观了西顶小学。小学就设在村委会,破落的石墙上有两块木匾,左边一块上写着“西顶村办公室”,右边一块上写着“西顶小学”。
然后,我们开始沿着山路寻访静居寺。静居寺也称苇泉寺,建于汉代。途中见到一方水窖,被青石板遮盖着,水面上漂浮着落叶之类的脏物。据说,每逢下雨,雨水顺着山势流入水窖,沉淀之后,就是老百姓的饮用之水了。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拄着拐杖,担着两桶水,慢悠悠的走在蜿蜒的山路上,似乎光阴也被揉碎撒在了水桶中。
路随峰转,几颗柿子树忽然出现在眼前。高高的树枝上,几十个柿子红的晶莹剔透。人到中年的我们一下子都变成了孩子,围着树团团转,仿佛那火红已经化作甘甜入了肺腑。怎样才能吃到柿子呢?我们先是抱着树一阵乱晃,柿子纷纷坠到地上,马上就变成了柿子泥。好吧,豁出去了,爬树!笨拙的身躯,终于站在了树上,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串柿子,树下的人用树枝小心翼翼的接过来。柿子已经熟透了,凉凉的,甜甜的,简直是天下最美的味道了。
过足了柿子瘾之后,我们继续前行。天气晴好,没有一丝儿风,太阳暖洋洋地照在身上,真让人疑心是在春季。又过了一个山头,就望见了山顶的静居寺,红色的庙院在蜿蜒的山峰上壮观,真不愧是“小布达拉”。
从我们脚下的山头到静居寺,还有一段距离。我们沿山路继续前行,经过一条河谷,就到了静居寺脚下。河谷中乱石耸立,一条溪流潺潺而过,几棵树木捆绑在一起,就是一架小木桥。走在桥上,摇摇晃晃的,像荡秋千一样。
又攀登了几级台阶,我们终于站在了静居寺门前。静居寺坐北朝南,建有毗卢殿、地藏殿、普贤殿、文殊殿、菩萨殿、大雄宝殿等,都是依山造势,布局井然。因为寺庙位于山巅,地势险峻,沟壑幽邃,四周清幽雅静,风景秀丽,是修身养性的佳处。寺前一条小溪绕寺而过,水色宛如碧玉。青山绿水,暮鼓晨钟,让人抛却俗世烦扰,只觉心神澄明。
陪我们一起去静居寺的,还有一位特殊的旅伴——一条可爱的小狗。它从西顶小镇就一路追随,在儿子脚下撒欢儿。儿子不时的喂它几口面包,不一会儿,他俩就成了好朋友。儿子走累休息时,它就卧在儿子脚边,四脚朝天,让儿子给它瘙痒。儿子一站起身,它就迅速跑到前面带路,就像一位小导游一样。当我们离开西顶小镇时,它就站在路口凝望,似在与我们告别。
离开静居寺,我们驱车赶往王家辿。王家辿是中国最美古村落之一,这里的村民们柴火烧饭,黄牛耕地,青驴拉磨,挑水、挑柴、挑牛粪,全靠一根扁担。时间好像在这个古村落慢了下来,村民们的步履缓缓悠悠,神情安安然然,过得仿佛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山野悠然岁月。
我们穿过村子,从四孔桥下山,准备前往太阳湾大峡谷。
山路变得崎岖起来,有的地方,甚至是陡峭到近乎直立,只有手脚并用,才能继续前行。行至开阔向阳地带,我们开始午餐。巨石为桌子,矮石为凳子,阳光正好,空气澄净,连所带食物,似乎都有了山中清风朗月之味。
又在乱石中前行了很久,天色渐晚,我们只好调整行程,放弃太阳湾峡谷,改走二十四盘上山,返回王家辿。二十四盘左曲右拐,行至山尖,眼前顿时开阔起来,四周山峦尽收眼底,颇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再往前行,就到了王家辿。村民们一边晒太阳,一边卖些山货——核桃,腌好的香椿,南瓜干儿,自己酿的葡萄酒,柿饼,山鸡蛋,小米,还有一些根雕。
坐车离开的路上,我还在想——春天的王家辿,又该有怎样的风味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