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要面对没完没了的问题
-《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书评
作者:Donald C.Gause, Gerald M.Weinbers, 译者:俞月圆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意思是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比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锁就好比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得先准确定义问题是什么,就像找钥匙,得先知道开哪个锁。不知道开哪个锁,就没法找相应的钥匙。这本书就是启发读者如何发现真正的问题。
问题的界定
问题就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例如,现实状态是房间里太冷了,理想状态是房间里很温暖。
全书的大意和框架
全书分六个主题,每个主题都由若干妙趣横生的小故事组成(让我一直都忍不住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肚子都笑疼了,在车上时,都怕被人注意到以为是神经病!),引导读者先确认真正的问题,然后明确问题该由谁解决,再确定问题的根源,之后决定到底想不想解决这个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解决了一个问题还会带来新的问题。
目录如下:
第一部分: 问题是什么?
第1章 一个问题
第2章 彼得发起了一个请愿
第3章 你的问题是什么
这三章都是一个由一个故事说明,新建的雷龙大厦的电梯运行很慢,人们需要等很长时间。事实上,如果有人直接得出结论“电梯运行的速度太慢了,需要修理”,问题可以在瞬间得到解决,真相确实如此,电梯慢是因为电梯里有死耗子。但房东梁龙不解决问题。
楼里一个公司邮差彼得挑头解决问题,他认为问题不是电梯,而是等待时间。于是,用放镜子来解决,结果出现镜子涂鸦的新问题,新的解决办法是放蜡笔。
电梯公司年度检修,检查出死老鼠,解决了电梯的速度问题。但是修好的电梯太快,太多的人一下子冲到地铁站,导致了踩踏事件,房东梁龙被挤下地铁死亡。
作者在这里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出现了问题,不要急于直接提出解决方案,而是花点时间,先思考再给出答案。
如何思考: 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谁碰到了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谁?问题是什么?此时此刻,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从不同人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解决方案可能是不一样的。把单一思维模式切换成多重思维 模式,即从“ 能解决一个问题的人” 到“能解决很多问题的人”,或者说“ 问题解决者”。
故事还说明了问题的解决也可能带来灾难,像房东梁龙的死亡。
第二部分:这次的问题是什么?
4 比利战胜投标人
5 比利忍住没说:
6 比利反思投标案
这部分也是用一个案例说明几个观点:
不要把别人的解决方法作为定义问题的方法; 如果你解决问题太过神速,别人根本不会相信 你真的解决了问题; 别把问题的解决方案误当作问题的定义,当这个解决方案是由你提出的 时候尤其如此; 即使问题已经解决,你也无法确定你的问题定义是正确的;不要仓促下结论,但也不要忽视第一印象;你永远无法确定已经找到的问题定义是正确的,但是永远不要 停下寻找正确定义的脚步。
比利用计算机的运算结果,以及逻辑思维知识和常识,解决了客户的修改竞标价格问题,却在后来的新单位得知,参加竞标的另外三家公司也同样修改了价格。继续思考,觉得当时应该用第一次的竞标价格误导其他竞争对手。
第三部分:问题到底是什么?
7 无尽的链条
这个故事说明了问题、解决方案、新问题、新方案循环出现,构成了无尽的链条。每一个解决方案都是下一个问题的来源。我们永远都没法避开问题。丹·德林设计出了可以在纸上钻出20厘米间距的打孔工具确保新打印机打印精准度,但是主管一屁股坐到工具上尖锐的针上,这个工具变成了一个新的安全问题。
某些问题最困难的部分就在于发现问题存在。解决的办法是看看你对问题的理解,如果想不出至少三个可能有出错的地方,你就没有真正理解这个问题。
8 忽视不协调之处
本章的不协调指的是,设计者设计解决方案和方案的使用人员之间不匹配,有些时候甚至会 产生危险。文中讲的车速上限下调导致车祸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大幅降低让我印象吃惊。
大多数不协调之处一经发现很容易解决。如何才能更好地找到不协调之处?不要抛弃第一印象。借助外国人、盲人、儿童来检验你给出的定义,或者让自己设身处地地站到他们的角度上来检验。每转换一次视角,都会发现新的不协调之处。
9 找到问题所属的层面
如果想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该怎样变换问题的表述方式? 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当你 沿着定义问题的道路疲倦前行时,过一会儿就要回头看看,确认自己没有走错路。
10 注意你所表达的含义
一个问题描述拟成了文字,要确保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可以统一。
第四部分:问题该由谁解决?
11 烟雾缭绕
当别人可以妥善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不要越俎代庖。如果这是别人的问题,就把它当成是别人的问题。
一个班级11个学生加1个老师,只有1个严重雪茄瘾的学生将教室弄得乌烟瘴气。没用老师,全班同学自己解决了问题,让抽烟的同学心甘情愿地不再在课上抽烟。
12 校园停车难问题
这个故事想说,为了改变局面,试着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哪怕只有一会儿也行。
一个学校大多数车位距离办公楼和教学楼有 500 米 至 1000 米 远,人们抢占距离最近的停车位 。校长不解决问题。一些教师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是谁的问题?” “这是我的问题。” 有了这一 理论, 下车后多走些当锻炼了,各位博学的教授得以将问题从“怎样能占到距离最近的停车位?” 转化成“怎样能占到距离最远的停车位?” 问题解决了。
13 隧道尽头的灯光
人们去美丽的日内瓦湖风景区要经过一个隧道,进到隧道里要开灯,但是好多人下车的时候忘记了要关掉车灯。结果游玩结束后常常电池耗尽,没法离开。总工程师认为这是司机的问题,应由司机解决。如果人们真的开着车灯,一个小小的提醒"你的灯亮着吗?"可能比复杂的解决方案更有效。
第五部分 问题来自哪里?
14 詹妮特遇上了混蛋
这个故事启示人们,要解决问题,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把问题的根源归结到具体的人、物品、行为上,才有机会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用建设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常问“问题是从哪里来的?” ,而采取关键行动。
詹妮特过海关,官员说她的文件应该8份复印件,而她的材料是7份。她一开始归咎于官僚主义,后来通过问“问题是从哪里来的?”想做些什么来解决问题。
15 麦特兹锡恩先生解决了问题
只要你确认问题到底来自哪里, 一切都会自然地发生。尤其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问题的根源在你自己身上。根据本书作者唐和杰瑞的经验,在 53. 27%的情况下,问题其实出在问题 解决者自己身上。
这章是上章的延续,詹妮特抛弃了海关人员是官僚主义的偏见,友善地对待海关官员,和他攀起了家常,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16 找事让人做的人和领赏的人
17考试和其他谜题
第六部分 你真的想解决问题吗?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知道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就是一件非常不值一提的事情。但问题常常是人们真的想解决问题吗?
18 不怕累的汤姆被玩具耍了
这个故事启示人们对于不了解的事情,或者不想了解的事情,人们无法有效交流。无论表面上表现得如何,在你提供他们所要求的东西之前,他们极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玩具厂的三位副总裁知道降低工厂的成本是总裁和董事长搬家,但是他们不愿意搬。副总裁想讨老板们开心,不去努力说服他们搬家。但是他们却请程序员汤姆和计算机解决问题。问题怎么可能解决呢?
19 佩兴丝的计谋
这个故事启示人们想要真正解决问题的人并不是很多。佩兴丝是州计算机中心的程序员,被派到财政部,财政部以前不使用计算机,部长助理给她的任务是将新修建道路的评估总额在可以从中受益的道路沿线各业主之间进行分配。评估总额是13258993. 24 美元,佩兴丝用于分配的总额达到 了 13258993. 25 美元,差1美分,财政部长为了这1美分让佩兴斯全部返工重新编程。佩兴斯拒绝了,扔下了10美元走人了。助理向部长汇报说,计算机无法以满足要求的准确度进行税收评估,所以彻底忘掉使用计算机。之前的大背景是州长购买计算机,让各个部门使用,财政部是不用计算机的部委之一。
第20章 一项优先任务
感想和行动
读这本书,笑得不行,但开始写书评时却卡壳了,无从下手,有的部分很快理解了,有的部分不理解。所以还是要不断读、不断思考。我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有些是多年悬而未决的特别重大的问题。我的天赋是什么?我每天做的是在发挥我的天赋吗?我为什么到现在还孤身一人?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帮助我深刻反省自己,我真的想解决这些问题吗?我的问题定义得准确吗?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我有没有怨天尤人?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有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助我?
另外,读完这本书,宽阔了自己的胸襟,明白了解决一个问题,会产生新的问题,人生就是由没完没了的问题组成。所以,今后将更从容地面对各种问题,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