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武汉倒春寒,大雨阵阵,走在户外,裹在羽绒服里都觉得有些冷嗖嗖。没想到在这样一个雨夜,我却参加了一个英语学习的家长会。
10位家长,加上2位英语系毕业的家长兼老师,簇拥在一起交流讨论了整整2个小时。与其说是家长会,不如说分享会,更为妥当。
分享会是个什么鬼?
我一向不喜欢参加名为教育分享实为洗脑的所谓分享会,这么说不是因为我酷,而是教育市场的经济效益太有诱惑力,所以市面上太多拉着分享大旗干着“挂羊头卖狗肉”的破事。参加过幼儿园几次所谓专家分享会,听了几分钟,便知专家是个什么鬼,你懂的。
还参加过某知名大型培训机构的分享会,更自称高逼格的校长专场。首先,校长迟到,姗姗来迟后自称刚刚有宝宝,开始明白为人父母的心情。。。。。。接着开始讨论孩子会爱学习的主要因素。。。。。。忍了20分钟,我终于走出了教室。我猜,他会再灌输一点教育理论,什么内动力啊,习惯啊,环境等等,核心就是学习要趁早,让你的孩子先有兴趣再有自信最后让优秀成为习惯,早早来我们这里吧。
不得不承认,这一套现在非常有市场,迎合了家长正无处发泄的焦虑。其所述教育理论不管搬从何处,大体上不会有什么原则错误,说不定还能听到几个金句。但我是十分厌恶:
1.讲分享的人。往往是一毕业就走上岗位没几年经验的年轻培训师,不是教育学出身,不是名校毕业,不是对口科班专业,更重要的是可能从来没照顾过孩子。是什么样的底气令他们高谈阔论教育理念?
2.分享的内容。卖东西就是卖东西,不管是卖本书,或是推荐自己的机构,自卖自夸没问题,展现你的特点即好,何苦包装成要解救芸芸众家长之态。几本好书讲的道理绝对更透彻,网络上类似的文章比比皆是。
3.煽风点火。这是最可恶的一点。家长都眼睁睁地看着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基础教育越来越怪,可我们却无能为力,焦虑与自责总是反复撕扯着我们。而某些分享恰恰利用了这点,或明或暗地告诉你不能落后啊,不能输在起跑线啊,别人家的已经早早如何如何之优秀。再明智的家长也经不起这种刺激,无可奈何地也成为了怪圈的新一轮推手,开启更加可怕的循环。
英语学不学?
我也算挑剔了,怎么会毫不犹豫地参加了这个英语分享会,我以前恐怕也没想到。
不得不先聊几句狐妈,武大英语专业毕业,男娃小学二年级。为了弥补之前缺少的陪伴,在离开总编的好工作之后,放弃了创业的自媒体,2年时间专心陪伴孩子生活与学习,让一度各方面表现不佳的儿子进入了非常优秀的状态。用她的话说“欠的债总是要补的”。为了给儿子请好的英语老师,搭建了共同学习的班子。我们这些家长就是这样凑到了一起。
所以她牵头分享的主题是“如何科学地陪伴孩子学好英语”。
为什么学英语?全球沟通无障碍,英语考试杀通关。
现有的一些英语培训是个什么状况。关起门放水,学渣摇身变专家,性侵犯,又或者上世纪农村教学大法,这些都有。
怎么学?优秀的老师引导,科学的教材运用,灵活的课外补充,适时的目标要求。
以上是我的简单概括。中间还有家长们自我感受、经历的分享与交流,言辞简单、朴素、直接,有共识,有碰撞。
我突然明白了,我什么会信任狐妈并会欣然参加分享,原来我早已莫名地认同她。
狐妈督学效果
我家小伙子,7岁4个月,幼儿园中班时开始接触英语。我的想法也很简单,英语必须学。
一个是孩子相对内向,学习不同的语言,接触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以期他更加open一些。这也是“重要他人”效应,最近才彻底顿悟的。
二是必须拥有形成国际视野的技能。都说学汉语的越来越多,学啥英语。可不要忘了,想走出去,也得让别人走进来。你如何让别人了解中国,认同中国,起码你得和他交流吧,要说的清楚明白无误解,得用一种他听的懂的方式,英语是最好的选择。更不要忘了,在世界主流文化圈里中国还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用世界语言工具多多“王婆卖瓜”吧。哪怕你不着眼这些,至少能清楚明白地玩玩游戏,愉快地海淘,自豪地看懂说明书。
基于以上两点,我鼓动孩子走上了学英语的路,那么怎么学?找老师教,最好是外教,反正不能自己教。
曾经,我也是享受过武大研究生英语免修殊荣的,还自啃过金融英语;口语是看了美剧才找到点感觉,勉强也是能唬一唬的。虽然工作后真的是忘得七七八八,认真准备下交个abc入门应该还是 piece of cake。但我深知如果一开始,他能接触到地道纯正的英语,才是明智之举。当时,考察了几个大型机构,因为孩子小,他喜欢并愿意去很重要,大型机构的硬件是吸引人,而且口碑还是相对放心一点,这样我们完全抱着纯玩,不施压力的状态开始。
熏陶了一阵,还是学到一些东西,发音也还不错,单词积累了一些,但是其实学得很慢,可能还比不上狐妈几个月给儿子的补习效果。所以性价比不高。当然也和我的态度有关,毕竟没有任何压力。但是有点浪费钱。孩子也确实敢说了,但是怎么说成了个瓶颈。试听了狐妈请来的Peter老师,很侧重输出,可以完全不用教材轻松扩展,如:I can see an apple. I can see a big apple.I can see a big red apple. 可以一直继续下去,引导孩子说,深得我心。
儿子在Peter老师课上
坚持这种陪伴
现在回说起来似乎很轻松,当时我也经历了“是不是别人学我才要学”的扪心自问,在纠结中才梳理出自己的思路。我也反思过,其实我最初不应该用玩玩的心态,既然投入了时间、金钱,还是应该追求个最佳的结果,那样的话孩子英语可能比现在更棒。可惜没有如果。
我还有个朋友,也是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去年也开始自己教孩子英语,每天坚持15分钟,取得了欣喜的效果。我自问,没有她和狐妈为了孩子豁出去的勇敢,也没有她们不畏困难的坚持,更没有她们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我有的,我做的,只是陪着他上课,陪着他回家,不辅导,甚至疏于监督与巩固。我会努力,坚持下去;我会努力,做得更好。
这何尝又不是一种亲子方式呢? 我们母子的亲密关系多了一层英语元素。现在他会和我Good night. Have a good dream,或许不久后他可能会嘲笑我英语烂,可是想起最初的英语时光,是属于他和我共有的,永远定格。
希望他有能力嘲笑我的那天早点到来。其实,每个父母都是天然的专家,谁说不是呢?更何况还有志同道合者互相取经,并路前行,不孤单,有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