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我基本上都没怎么看过原著,也就是《水浒传》看过前十回八回,那也是初中时候的暑期作业。显然,我那一年的暑期作业没做完,恰逢央视版的电视剧《水浒传》播出,我也就津津有味的坐在电视机旁�守候了。�
86版的《西游记》的电视剧,八十年代生人是不可能没看过的,同理,91年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我也是一集不落的看过的。唯独《红楼梦》,我是看不下去的,穿着打扮雍荣华贵,�文绉绉的对话,平淡的剧情,顿时让我心生困意。于是三十多年来,我从未触碰过任何关于《红楼梦》书籍与影视作品,直到某一天,单位请了中山大学一位教授礼仪的老师,最后提到很多传统的礼节都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到它们的身影,尤其着重的推荐了《蒋勋说红楼梦》,蒋先生我是知道的,先生的文字既平实又风趣,我爱不释手,于是回家便入手了《蒋勋说红楼梦(1-4)》,感觉如果能喜欢,便把后四本也买了,倘若是一如既往的枯燥和无趣,也算是支持了蒋先生一把。
让我�始料未及的是,蒋先生解读红楼梦的文字,让我着了迷,若是少年时期,能碰到蒋先生解读红楼梦,或许很多青春的烦恼也就�自动消失了,毕竟正在成长的青年人身上本能的欲望与教养中人性的矛盾与挣扎,是其最苦恼的。能触碰到先生的文字,也是一种机缘,正如先生所言,不同的年岁�读《红楼梦》,却是会有不同的感悟,而没有经历过自己人生的领悟多半是假的。先生的这个观点,我非常的认同,毕竟回顾自己这十年八年的经历与想法的变化,便�印证了先生的观点,少不更事,无知无畏,撞塌鼻子,方知天高地厚与才疏学浅。
多么痛的领悟
“多么痛的领悟”,我不禁唱出声来,��这是李宗盛写给林忆莲的歌,在我心里,李宗盛的才华不亚于鬼才黄霑。黄霑�比李宗盛洒脱,而李宗盛比黄霑更细腻,矛盾极了的我既喜欢洒脱,也���喜欢细腻,而�一提及这两位仁兄,便一下暴露了年龄。
真假难辨
从未想到,曹雪芹能把神话与现实,写得这么真实,而“真亦假时假亦真,假亦真时真亦假”�原来话出于此,“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这《好了歌》原来也出自曹公之手,关于书中的人物的姓名,诗歌,判词,让人仿佛一下就能想到人物的结局,但似乎�又有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对�达官贵人官宦子弟的日常生活描写得如此细致,也如莫泊桑笔下的风俗画一样,让后人通过此书重新想象那段失落了的过去。文化的突然断层,也只能靠过去的风俗画重新把我们带回过去,一个不是我们现代人想象的过去,而是一个�古人描绘的过去,曹公没落后弄的这风俗画,却养活了一大帮靠解读�红楼为生的后人,甚是滑稽。倘若,不是��突然的断层,也豢养不了这么些人,真真假假莫衷一是。
有过经历�才能有所感悟
仍记得《锵锵三人行》中的铁三角,文涛,子东与文道说四大名著�吸引人是因为诲淫诲盗,要是没有这些内容,也就成不了名著了。或许人之所以为人,除了食色,也就是事业,本质上每个人的生活就是一种诲淫诲盗,一件事发生,怀着悲悯之心去看,跟怀着幸灾乐祸之心去看,刚好构成了文学与八卦的差别。
曹公少年时�过得�是大户人家神仙般的生活,后遇家业没落,历经了巨大的对比,经历了�人世间所有的爱恨,最后方知一切皆空,而佛祖悉达多,不也是有过�同样的经历,贵为王子,少而成婚,后出走修行,悟得一切不过虚幻,遂用去欲与�慈悲心济世。
命运与机缘
此前读梁冬徐文兵的《黄帝内经说什么》,提到两个观点与蒋先生的不谋而合,一个是命运,一个是机缘。
“命运”�是两个意思,命是本命,如有的人是吉利的车,而有的人天生就是奔驰车;而运是那条路,奔驰车开在颠簸小路,也就是命好运不好,吉利小车开在坦途,也就是命不好而运好。此乃命运的本义。
“机缘”意思是,人生不到那个关头是不会领悟的,道医不主动给人治病,而是有了机缘,领悟之后求医问道,医者才出手相助,没有这个机缘,也就没法治病了。
无言的死才是永远的活
曹公的《红楼梦》并没有给文中的人与事下一个定论,说教后人此事好与不好,这恰也是曹公之作�成为传世经典的缘故,一方面看个人领悟,另一方面曹公也是有自己的情绪,不喜欢儒家道统,反而一僧一道道破天机,更为推崇道释学说,因为前者压抑自我,甚至没有自我,只有道统,后者�释放人性,寻求一个更纯粹的自我,活在当下。曹公笔下的一僧一道都不是光鲜的人物,蒋先生说“真正点醒你的人其实都是其貌不扬,绝对不是�你想象中的有一个光环的人”。庄周一直认为,哲学里面所有讲道悟道的人都非常奇怪,都是五官�四肢不健全的人,为了不让人看出来,而不是以一个高大全的形象出现。
自由的代价
蒋先生说�《红楼梦》就是个青春小说,金陵十二钗也不过十来岁,说的也就是少男少女的性萌动与叛逆期,但是�曹公的满腹经纶,把许许多多的典故,用在了文章的细节,少不更事,看不懂的用典也就忽略了,等有了经历与阅历,自己的人生感悟,文中的爱恨,与��前人的典故,把自己的人生与宏大的�历史人物连接起来。�
曹公感悟,不同出身的人的自由生活是不一样的。
- 生于富贵公候家,后人或许是情痴情种,如宝玉;
- 生于诗书清贫家,或为逸士高人,或颍水洗耳,或归隐桃源;
- 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受庸人取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娼,若竹林七贤。
道统不与真性情
本书解读红楼梦的前十回,而在第五回的时候,曹公托梦写了众人的判词,人生本来就是由执迷、眷念、牵挂与�执着构成,�彻底领悟之时,大抵怕是要走之日。借由傅佩荣先生的书作,我结缘易经,也学了些�尔卜尔筮的皮毛,终究夫子说,善易者不占,也是人生经历让我领悟,人终究无法逃脱自己的命运,早知道不如晚知道,只要有一颗天地不仁的心,积极面对就好。
蒋先生在解读前10回的时候,不断的剧透,比如�绝色美女秦可卿的早逝,也涉及了乱伦之嫌,女强人王熙凤也与差辈之人暧昧,最后绝命于一颗算死草的心,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总比不上宝玉与黛玉的前世之约,关于情色,曹公一语道破,“情既相逢便主淫”,《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这一点不假。几百年后,物是人非,而�人心依旧。道统之下,君子慎独,能有几人坚守�?
结语
前10回中,�宝玉父亲贾政,是一个君子,然好四书,鄙视诗经,蒋先生说倘若贾政活在当代,�断不会看《红楼梦》,小孩子只要看高考的内容就好了,想想这不就是我们少年的经历。�父权、君权、师权各种权威都表示,因为爱你,所以你不必知道全部,所有的爱都可以变成权威的借口,而给对方最大的思考与�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